[发明专利]磷酸锌镁单基质白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5014.2 | 申请日: | 2019-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7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梦姣;刘艳红;雒婉霞;王鲁香;贾殿赠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70 | 分类号: | C09K11/7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锌镁 白光荧光粉 单基质 煅烧 制备 稀土发光材料 化学组成式 掺杂分布 共沉淀法 去离子水 生产过程 原料成本 制备工艺 制备过程 基质 溶解 掺杂 节约 能源 环保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稀土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是一种磷酸锌镁单基质白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前者化学组成式为MgZn2(PO4)2:aCe3+,bDy3+,将Mg(NO3)2·6H2O、Zn(NO3)2·6H2O、Ce(NO3)3·6H2O、Dy(NO3)3·6H2O和(NH4)2HPO4溶解于去离子水得到沉淀物后煅烧,得到磷酸锌镁单基质白光荧光粉。本发明首次以磷酸锌镁为基质,掺杂Ce3+和Dy3+,制得的产品化学性质稳定,原料成本低廉,同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工艺简便,在制备过程中煅烧温度低,生产过程安全、环保,节约能源,工艺简单,制得产品中物料掺杂分布均匀,亮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是一种磷酸锌镁单基质白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与传统的白炽灯、节能灯等照明光源相比,具有无毒、高效、节能、体积小、寿命长、全固态、响应速度快、工作电压低、抗震性能佳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照明及显示领域。目前商业化的白光LED主要有两种实现方法,一种是InGaN蓝光发光二极管搭配黄光发光荧光粉YAG:Ce,该方法存在器件随着驱动电压和荧光粉的涂覆厚度不同而变化,显色指数偏低,色彩还原性不好,温度升高导致色漂移等问题。另一种是紫外/近紫外激发红绿蓝三基色荧光粉,该方法由于荧光粉混合物之间的颜色再吸收,存在能量损耗、配比调控难的问题,并且不同荧光粉的老化速率不同,会影响到器件的流明效率和色彩还原度,同时增加制造成本。因此,研究基于紫外/近紫外激发的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十分有必要。
目前已报道的单基质白光荧光粉有:2004年,J. S. Kim等人通过固相法合成了Ba3MgSi2O8: Eu2+, Mn2+单基质白光荧光粉(Appl. Phys. Lett. 84, 2931 (2004))。2010年,西安理工大学的何毓阳、宋衍滟等人发明了《一种汞灯用单相稀土钒磷酸盐白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101974334A),报道了一种镝激活的单基质钒磷酸盐白发光材料。2012年,北京工业大学的王吉有、王剑波发明了《一种镝铥共掺硅磷铝酸盐白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103074059A)。2015年,陕西科技大学的宁青菊、曹舒尧等人发明了《一种Eu3+,Dy3+,Tb3+激活β-Li2TiO3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及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104974753A),报道了一种Eu3+,Dy3+,Tb3+激活的单基质白光发光材料。2017年,陕西科技大学的武秀兰、白文妮等人发明了《以钒酸盐为基质的镝掺杂白色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中国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107384391A),报道了一种以钒酸盐为基质的镝掺杂白光发光材料。
近年来商用的荧光粉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此方法的前驱体制备是通过简单的机械研磨进行混合,激活剂分布不均匀,会导致荧光粉发光效率低,影响其在使用过程中发光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酸锌镁单基质白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制备得到的荧光粉发光效率低、发光性能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学,未经新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50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