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藻鱼混养的组合型人工礁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47093.0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4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刚;吴海一;郭文;刘玮;王翔宇;吕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73 | 分类号: | A01K61/73;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66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混养 组合 人工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藻鱼混养的组合型人工礁,包括支撑框架和藻类附着基,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支撑杆和从上至下平行排列的多层方形的网片,所述网片的四角处通过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一起;每层网片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若干藻类附着基,所述藻类附着基为圆柱状,所述藻类附着基上开设有两个穿孔。本发明围绕海岛周边海区特别是以半湾为代表的避风区域内开展的生态养殖工作,设置了一种适于藻鱼混养的组合型人工礁,并进行科学布设,不仅为藻类提供了附着基质,便于大型海藻的自然生长,同时还为恋礁鱼类提供了庇护场所,利于恋礁鱼类的生长和自然繁衍,从而为海岛周边海区渔业资源的增长和利用提供一定技术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藻鱼混养的组合型人工礁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海水养殖在近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是世界上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唯一国家。生态渔业能够在特定的渔业水域环境中实现特定水生生物的养殖生产,并实现渔业生态系统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分层多级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是一种持续、稳定、高效的渔业生产模式。近年来,生态渔业的理念和方式得到了完善和不断发展,对于养殖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不同类型的生态渔业养殖模式下,一方面要求在生产上数量和质量提升,提供稳定的、健康的产出;另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养殖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单一种类的养殖技术均已相对成熟,其中经济海藻如海带、龙须菜等在我国适养水面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为我国碳汇做出了巨大贡献;经济海水鱼类如大黄鱼、黑鱼(许氏平鮋)、黄鱼(大泷六线鱼)等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加,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高的经济产出。但在目前养殖过程中,单一品种过度蓄养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何借助于多品种间的不同生态位进行生态养殖、支持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成为当务之急。
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强大,能够提供稳定的初级生产力,同时为鱼类提供庇护所、避难所、产卵场所,藻类和鱼类在开放水域的混养具有极高的生态意义。多品种、立体式的生态养殖模式在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筏式养殖等海水养殖过程中已有探索和尝试。实用新型专利CN 203040415 U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鱼、参、鲍多元混养的增殖礁体。该海珍品增殖礁体包括礁体外壳及装载于礁体内腔底部的鲍参增殖礁石,礁体外壳由棱台框型底座和方框型礁体壳组成,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鲍参增殖礁石为装载于整个礁体内腔底部的石块或其他小型增殖礁体。将整个海珍品增殖礁体投放指定海域平坦海底后,向礁体内投放刺参和鲍的苗种,通过自然诱集恋礁性鱼类,实现藻鲍参的多元增养殖。该实用新型礁体设施可用于鱼参鲍等多元综合养殖,提高了产品产量和品质,有利于实现生境修复和海区的综合利用。该专利主要针对鱼、鲍、参等动物性海珍品进行增养殖,缺少对区域海洋系统稳定平衡所需要的海藻资源进行资源补充,存在对自然环境产生剧烈扰动的隐患,尤其是鲍对海藻资源的摄食强度剧烈,容易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并不能完全体现生态增养殖的深刻内涵。
在海岛周边的避风区域内,一般水体比较平静,受到风浪扰动较小,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为藻类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为恋礁鱼类提供了优良的庇护场所,同时由于孤悬海中,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少,成为生态渔业发展的优良区域,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对核心技术的支撑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开展的以鱼为主、藻鱼混养的工作较少,尤其是在天然海区内以自然资源增长和保护为主的生态渔业开展更是微乎其微,主要原因在于藻类的科学移植移栽技术存在技术和设施难点,急需研发相关技术与设施进行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适于藻鱼混养的组合型人工礁及其使用方法,从而实现藻类和恋礁鱼类在适宜海区进行混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70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