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软质包覆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48513.7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7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兹敏实(宁波)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5/08 | 分类号: | B32B25/08;B32B27/32;C08L21/00;C08L23/06;C08L23/12;C08L53/02;C08J5/18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8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茂金属聚乙烯 聚丙烯 表皮 聚乙烯 喂料 热塑性弹性体 聚苯乙烯类 改善材料 汽车内饰 软质包 混炼 双螺杆挤出机 混合原料 热可塑性 捏炼机 相容性 重量份 成膜 粒料 泡棉 造粒 挤出 协同 复合 引入 | ||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内饰软质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按重量份数计,表皮组成原料包括TPO 35~55份,聚乙烯30~45份,聚丙烯5~10份,茂金属聚乙烯5~15份,SESB 5~10份;通过捏炼机混合表皮原料,喂料顺序依次为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乙烯、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其中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茂金属聚乙烯喂料后混炼2~5min,聚乙烯、聚丙烯喂料后混炼1~3min,然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原料挤出,造粒;最后将所得的粒料进行拉延成膜。本发明引入茂金属聚乙烯能够提高材料的韧性,此外SEBS不但能够改善材料的韧性、增加组分的相容性,同时能够协同茂金属聚乙烯改善材料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用材料,具体涉及汽车内饰用包覆材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产业链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多。人们对汽车内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视觉和触觉追求越来越明显。对于大部分首次购车者来说,优越的外观追求甚至要比性能要求高。舒适,豪华,高质感的汽车内饰成为了人们购车的选择条件之一。汽车内部的蒙皮是制作汽车内饰的重要材料,蒙皮的好坏决定了汽车内部装饰效果和质感的高低。因此,人们对汽车内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视觉和触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TPO蒙皮其硬度较高因此触感不佳,需要改进TPO材料来得到质感柔软,触感舒适的蒙皮材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汽车内部的装饰材料,材料柔软性好、韧性好、强度高,以及花纹保持性良好的TPO蒙皮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软质包覆材料,包括表皮和与该表皮复合的聚丙烯泡棉;按重量份数计,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TPO)35~55份,聚乙烯30~45份,聚丙烯5~10份,茂金属聚乙烯5~15份,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SESB)5~10份;表皮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原料;
(2)通过捏炼机将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喂料的顺序依次为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乙烯、聚丙烯、茂金属聚乙烯,其中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茂金属聚乙烯喂料后分别混炼2~5min,聚乙烯、聚丙烯喂料后分别混炼1~3min;
(3)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原料挤出,造粒;
(4)步骤(3)所得的粒料进行拉延成膜。
表皮为本发明材料朝向使用者的一面,聚丙烯泡棉为本发明材料与待包覆件贴合的一面。
进一步地,上述表皮组成原料还包括助剂2-6份,助剂主要为抗氧剂、阻燃剂。
进一步地,上述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40~45份,聚乙烯35~40份,聚丙烯6~8份,茂金属聚乙烯8~10份,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6~8份。
进一步地,上述表皮组成原料包括:烯系热可塑性合成橡胶40份,聚乙烯35份,聚丙烯8份,茂金属聚乙烯9份,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8份。
进一步地,上述表皮制备方法步骤(3)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挤出分为两段,第一段温度为180~190℃,时间为15min,第二段温度为190~200℃,时间为5min,双螺杆挤出机的长径比为30。第一段温度稍低,为满足SEBS的成型温度,使得SEBS较好的熔于材料中,第二段温度稍高,满足TPO的成型温度,同时由于第一段已经使得TPO部分发生塑化,而第二段的高温短时加工过程即可使得TPO完成加工,并且不会影响SEBS的性能。
上述汽车内饰软质包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得的TPO表皮拉延膜与聚丙烯泡棉热压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兹敏实(宁波)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哈兹敏实(宁波)汽车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485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