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0874.5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3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民;张振方;刘建新;杜慧勇;王站成;苗家轩;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3/035 | 分类号: | F01N3/035;F01N3/20;F01N3/28;F01N11/00;F01N13/1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崔旭东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腔室 喷嘴 柴油机 催化剂载体 后处理装置 供液管路 催化剂 催化转化效率 筒状电加热器 催化器加热 后处理 电加热器 降温效果 温度过高 中低转速 低负荷 冷启动 内燃机 排气 有向 喷射 外围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属于内燃机后处理技术领域,包括DPF腔室、SCR催化器腔室,DPF腔室与SCR催化器腔室之间的通道上安装有向通道内喷射的喷嘴,喷嘴连接有供液管路;所述SCR催化器腔室中设有催化剂载体,所述催化剂载体外围设有电加热器。在柴油机冷启动或者运行在中低转速、低负荷时,利用设置的筒状电加热器给催化器加热,达到全面提高催化剂的催化转化效率的目的。并且,在排气温度过高时,还能通过供液管路和喷嘴向通道内喷水,达到降温效果,保证催化剂不会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后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柴油机燃烧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NOX和PM,x=1,2,为避免污染物的排放产生的污染,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变成了发动机不可或缺的系统之一。其中很多厂家使用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催化还原)降低NOX的排放,但是SCR催化器的转化效率很依赖温度范围,常用的钒基、铜基、铁基及分子筛催化剂都有其许用工作温度范围。在柴油机使用过程中,在柴油机高转速高负荷或者当SCR前的DPF(Diesel ParticulateFilter,柴油机颗粒捕捉器)再生时,排气温度过高,造成催化剂失效。例如成本低、应用广泛的钒基催化剂的可靠工作温度范围为250-550℃,当排气温度高于550℃时,可能会使钒基中的钒挥发失效影响催化转化效率,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需要对柴油机后处理系统排气温度进行热管理,保证排气温度处在一个合适范围内。
现有技术中,公布号为CN10875711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DOC(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柴油机氧化催化器)、DPF和SCR催化器,DPF和SCR催化器的降温通道上开设有喷水孔,喷水孔上安装有喷水器,利用喷水器对DPF再生后的排气温度进行降温,降温效果较好。
然而,当柴油机冷启动或者运行在中低转速低负荷时排气温度较低,会导致尿素热解水解不完全,催化转化效率差,污染物排放量高,并且可能会造成部分硫酸盐附着在催化剂表面,造成硫中毒。因此,上述专利申请仅能实现排气温度过高时的降温,无法解决排气温度较低导致SCR催化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后处理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气温度低时催化剂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包括DPF腔室、SCR催化器腔室,DPF腔室与SCR催化器腔室之间的通道上安装有向通道内喷射的喷嘴,喷嘴连接有供液管路;所述SCR催化器腔室中设有催化剂载体,所述催化剂载体外围设有电加热器。
本发明的柴油机后处理装置,在柴油机冷启动或者运行在中低转速、低负荷时,利用设置的电加热器给催化器加热,达到提高催化剂的催化转化效率的目的。并且,在排气温度过高时,还能通过供液管路和喷嘴向通道内喷水,达到降温效果。
进一步,所述催化剂载体为筒状,催化剂载体内侧设置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外侧铺设所述电加热器,实现快速传热,提高催化剂的催化转化速度。
进一步,所述筒状电加热器与SCR催化器腔室的壳体之间设有保温空腔或保温层,实现快速导热的同时,对SCR催化器腔室内进行保温,提高催化剂的催化转化效率。
进一步,所述供液管路的设计包括两种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一:所述供液管路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供液管路上设有计量泵与水箱,另一路供液管路上设计有尿素泵与尿素箱,使尿素溶液和水各自通过单独的供液管路排至DPF腔室与SCR催化器腔室之间的通道中,实现排气温度的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08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