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2220.6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97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玮;刘超;梁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5/18 | 分类号: | H02P25/18;B60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控制器 控制 方法 装置 汽车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该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接收指示主动短路的控制消息;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消息时,按照预设的控制周期,执行主动短路操作以及非主动短路操作,其中,每个控制周期执行至少一次主动短路操作以及至少一次非主动短路操作,不同控制周期执行的所述主动短路操作的次数不完全相同。本发明在接收到指示主动短路的控制消息时,按照控制周期执行主动短路操作以及非主动短路操作,并且每个控制周期执行至少一次主动短路操作以及至少一次非主动短路操作,避免了长时间持续执行主动短路操作,在电机上产生瞬态大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面对日趋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世界主要国家的政府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的研发工作,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纯电动汽车通过电机驱动车轮实现车辆行驶,电机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对整车性能影响重大,其中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Synchronous Motor,简称PMSM)由于具有高效率、高输出转矩、高功率密度以及良好的动态性能等优点,目前成为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主流。对于装备永磁同步电机的纯电动汽车,基于功能安全设计要求,当发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后一般通过电机控制器执行主动短路(Active Short Circuit,简称ASC),使车辆进入到安全状态。如图1所示,为现有ASC控制的硬件基础结构示意图,包括: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11和永磁同步电机12,其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模块11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UDC表示供电电压;U、V、W表示永磁同步电机12的三相分别与其三个绕组相连。ASC控制实际上是通过控制第一晶体管T1、第三晶体管T3和第五晶体管T5全部导通,并且第二晶体管T2、第四晶体管T4和第六晶体管T6全部关断,使永磁同步电机12的三相绕组短路;或者控制第一晶体管T1、第三晶体管T3和第五晶体管T5全部关断,并且第二晶体管T2、第四晶体管T4和第六晶体管T6全部导通,使永磁同步电机12的三相绕组短路。在ASC状态下,永磁同步电机12三相绕组中的电流只能够在永磁同步电机12内部流动,最终通过热量的形式消耗掉,并且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非预期的反电动势;另外在永磁同步电机12高转速状态下进入到ASC状态不会产生较大的制动扭矩,进而不会对车上人员的驾乘感受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ASC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重要安全状态控制方法。
虽然ASC具有以上优点,但是其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电机控制器在进行ASC初期,永磁同步电机12所产生的瞬态电流可能远高于永磁同步电机12正常运行时的电流,这种瞬态大电流若不加以控制将可能会对车辆系统,尤其是驱动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控制器执行主动短路时,电机产生的瞬态电流易对车辆系统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控制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指示主动短路的控制消息;
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消息时,按照预设的控制周期,执行主动短路操作以及非主动短路操作,其中,每个控制周期执行至少一次主动短路操作以及至少一次非主动短路操作,不同控制周期执行的所述主动短路操作的次数不完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非主动短路操作包括顺序执行的关闭脉冲宽度调制操作和零扭矩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按照预设的控制周期,执行主动短路操作以及非主动短路操作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2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