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机构及具有其的滑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2328.5 | 申请日: | 201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67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奚卫宁;郝旭昶;薛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机构 具有 滑板 | ||
1.一种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基体(10);
摆动件(20),所述摆动件(20)的中部与所述安装基体(10)可转动地相连接;
第一转向轮组件(30),所述第一转向轮组件(30)与所述摆动件(20)的第一端枢转连接;
第二转向轮组件(40),所述第二转向轮组件(40)与所述摆动件(20)的第二端枢转连接;
操作部(50),所述操作部(50)与所述安装基体(10)相转动连接,所述操作部(50)与万向节组件(60)的输入段(61)相连接,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输出段(62)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向轮组件(30)和所述第二转向轮组件(40)相连接,以通过转动所述操作部(50)带动所述第一转向轮组件(30)围绕对应的枢转轴转动,并使所述操作部(50)带动所述第二转向轮组件(40)围绕对应的枢转轴转动;
第一连接件(70),所述第一连接件(70)的第一端与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所述输出段(62)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7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转向轮组件(30)可活动地相连接;
第二连接件(80),所述第二连接件(80)的第一端与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所述输出段(62)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8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轮组件(40)可活动地相连接;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输出段(6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70)上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80)上具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所述第二连接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三连接孔的轴线同轴;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以使所述输出段(62)摆动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70)带动所述第一转向轮组件(30)转向、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80)带动所述第二转向轮组件(40)转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转动中心点位于所述摆动件(20)与所述安装基体(10)之间枢转轴的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输出段(62)为半环片状结构,所述半环片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过渡段(63)的两端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半环片状结构的中部形成凸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过渡段(63)的一侧开设凹槽,所述输出段(62)通过所述凸起的凹槽的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7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连接件(80)的第二端可转动地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70)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连接件(80)的轴线之间形成夹角,所述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过渡段(63)与所述输入段(61)沿所述过渡段(63)的第一轴线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过渡段(63)与所述输出段(62)沿所述过渡段(63)的第二轴线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轮组件(30)包括第一转向轮(31)和第三连接件(32),所述第一转向轮(31)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三连接件(32)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32)的第一端与所述摆动件(20)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3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70)的第一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轮组件(40)包括第二转向轮(41)和第四连接件(42),所述第二转向轮(41)可转动地与所述第四连接件(42)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42)的第一端与所述摆动件(20)的第二端枢转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4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80)的第一端枢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体(10)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操作部(50)包括操作轴和车把,所述操作轴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车把与所述操作轴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操作轴的第二端与所述万向节组件(60)的输入段(61)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23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控液气支撑减振器
- 下一篇:转向架、单轨车辆和单轨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