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3787.5 | 申请日: | 201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4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邓友生;孙雅妮;叶万军;王一雄;苏家琳;蔡梦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孙李林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排桩 后排 基坑周边 锯齿状排 等间距排列 支护结构 建筑工程技术 空间桁架结构 锯齿状结构 桩基承载力 铁路边坡 整体刚度 左右交错 基坑 支护 联系梁 土层 冠梁 减小 排桩 桩长 桩冠 变形 公路 应用 | ||
1.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前排桩(1)、后排桩(2)、前排桩冠梁(3)、后排桩冠梁(4)、前后排桩顶联系梁(5)、前排桩身联系梁(6)、后排桩身联系梁(7)和前后排桩身联系梁(8);数个前排桩(1)等间距排列设置,数个后排桩(2)等间距排列设置在数个前排桩(1)的后方,且数个前排桩(1)与数个后排桩(2)左右交错设置成锯齿状结构;位于基坑周边的数个前排桩(1)的顶部之间利用前排桩冠梁(3)连接;位于基坑周边的数个后排桩(2)的顶部之间利用后排桩冠梁(4)连接;位于基坑周边的相邻的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顶部之间利用前后排桩顶联系梁(5)连接;数个前排桩(1)的桩身部位由下至上通过数个前排桩身联系梁(6)连接;数个后排桩(2)的桩身部位由下至上通过数个后排桩身联系梁(7)连接;相邻的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身部位由下至上通过数个前后排桩身联系梁(8)连接;上述数个前排桩身联系梁(6)、数个后排桩身联系梁(7)和数个前后排桩身联系梁(8)均设置于基坑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桩径均为300-8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前排桩(1)之间的间距为前排桩(1)桩径的4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后排桩(2)之间的间距为后排桩(2)桩径的4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桩(1)与后排桩(2)之间的排距为前排桩(1)桩径的5-8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排桩(1)与后排桩(2)之间的排距为后排桩(2)桩径的5-8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设置的数个前排桩身联系梁(6)之间的间距为1-3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设置的数个后排桩身联系梁(7)之间的间距为1-3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设置的数个前后排桩身联系梁(8)之间的间距为1-3m。
10.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它的施工步骤如下:
(1)、桩体孔位布置完毕后进行孔桩的开挖,孔桩为人工挖孔桩或机械成孔桩,施工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2)、孔桩开挖完成后,安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及养护,形成前排桩和后排桩;钢筋笼在绑扎时留出联系梁的位置,以便后期施工,桩身联系梁每1-3米布置一个,位于基坑坑底以上桩身部分;
(3)、确定前排桩冠梁、后排桩冠梁、前后排桩顶联系梁、前排桩身联系梁、后排桩身联系梁以及前后排桩身联系梁的截面尺寸、配筋及连接情况,并施工安装,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37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