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53787.5 | 申请日: | 201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4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邓友生;孙雅妮;叶万军;王一雄;苏家琳;蔡梦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孙李林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排桩 后排 基坑周边 锯齿状排 等间距排列 支护结构 建筑工程技术 空间桁架结构 锯齿状结构 桩基承载力 铁路边坡 整体刚度 左右交错 基坑 支护 联系梁 土层 冠梁 减小 排桩 桩长 桩冠 变形 公路 应用 | ||
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数个前排桩等间距排列设置,数个后排桩等间距排列设置在数个前排桩的后方,且数个前排桩与数个后排桩左右交错设置成锯齿状结构;位于基坑周边的数个前排桩的顶部之间利用前排桩冠梁连接;位于基坑周边的数个后排桩的顶部之间利用后排桩冠梁连接;位于基坑周边的相邻的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部之间利用前后排桩顶联系梁连接。适用于各种土层,还可以应用到公路、铁路边坡支护上,锯齿状排桩组成稳定的空间桁架结构,既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又增强了其整体刚度,从而有效的减小桩长及控制基坑变形,实用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展,桩基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种桩型和排桩方式应运而生。为了减小排桩对周围建筑物及城市地下管道的影响,考虑桩体间的整体作用成为桩基设计的新思路。如何增强桩体与土体间的整体性,使桩基设计更加合理;如何增强桩基的侧向刚度,从而有效的减小桩体在水平方向及横向的位移,这些都是土木工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锯齿状排桩支护结构,适用于各种土层,还可以应用到公路、铁路边坡支护上,锯齿状排桩组成稳定的空间桁架结构,既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又增强了其整体刚度,从而有效的减小桩长及控制基坑变形,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前排桩、后排桩、前排桩冠梁、后排桩冠梁、前后排桩顶联系梁、前排桩身联系梁、后排桩身联系梁和前后排桩身联系梁;数个前排桩等间距排列设置,数个后排桩等间距排列设置在数个前排桩的后方,且数个前排桩与数个后排桩左右交错设置成锯齿状结构;位于基坑周边的数个前排桩的顶部之间利用前排桩冠梁连接;位于基坑周边的数个后排桩的顶部之间利用后排桩冠梁连接;位于基坑周边的相邻的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部之间利用前后排桩顶联系梁连接;数个前排桩的桩身部位由下至上通过数个前排桩身联系梁连接;数个后排桩的桩身部位由下至上通过数个后排桩身联系梁连接;相邻的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身部位由下至上通过数个前后排桩身联系梁连接;上述数个前排桩身联系梁、数个后排桩身联系梁和数个前后排桩身联系梁均设置于基坑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排桩和后排桩的桩径均为300-800mm。
进一步地,相邻的前排桩之间的间距为前排桩桩径的4倍。
进一步地,相邻的后排桩之间的间距为后排桩桩径的4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的排距为前排桩桩径的5-8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排桩与后排桩之间的排距为后排桩桩径的5-8倍。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排桩和后排桩均由钢筋混凝土浇注于钢筋笼内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排桩冠梁和后排桩冠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前排桩身联系梁、后排桩身联系梁和前后排桩身联系梁均采用钢筋或者工字钢制成。
进一步地,上下设置的数个前排桩身联系梁之间的间距为1-3m。
进一步地,上下设置的数个后排桩身联系梁之间的间距为1-3m。
进一步地,上下设置的数个前后排桩身联系梁之间的间距为1-3m。
本发明的施工步骤如下:
1、桩体孔位布置完毕后进行孔桩的开挖,孔桩为人工挖孔桩或机械成孔桩,施工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2、孔桩开挖完成后,安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及养护,形成前排桩和后排桩;钢筋笼在绑扎时留出联系梁的位置,以便后期施工,桩身联系梁每1-3米布置一个,位于基坑坑底以上桩身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37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