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器人回座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5033.3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3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黄惠保;周和文;陈卓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回座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机器人接收到回座控制信号;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引导信号接收情况,按照不同的预设路径行走;机器人按预设路径行走过程中检测到中间信号时,不再按照预设路径行走,直接根据所述中间信号的引导进行回座。其中,所述引导信号是充电座发出的用于引导机器人回座的信号,所述引导信号包括中间信号。所述方法通过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引导信号接收情况,按照不同的预设路径行走,可以快速地找到充电座发出的中间信号,进而提高机器人的回座效率,避免机器人找不到中间信号而无法回座或者回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回座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能够进行自主移动的智能机器人,比如清洁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等,都具有自动回座充电的功能。但是,不同机器人采用的回座方式不同,有些机器人会存在回座准确率低,甚至无法有效回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回座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机器人回座的效率。本发明所述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器人回座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机器人接收到回座控制信号;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引导信号接收情况,按照不同的预设路径行走;机器人按预设路径行走过程中检测到中间信号时,不再按照预设路径行走,直接根据所述中间信号的引导进行回座。其中,所述引导信号是充电座发出的用于引导机器人回座的信号,所述引导信号包括中间信号。本方案可以快速地找到充电座发出的中间信号,进而提高机器人的回座效率,避免机器人找不到中间信号而无法回座或者回座效率低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引导信号接收情况,按照不同的预设路径行走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机器人在没有接收到所述引导信号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路径行走;机器人在接收到左信号或者右信号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预设路径行走;机器人在接收到护栏信号的情况下,按照第三预设路径行走;其中,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按照最新接收的信号类型进行相应的路径行走,所述引导信号还包括左信号、右信号和护栏信号。本方案可以更有针对性、更快速的实现机器人回座。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在没有接收到所述引导信号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预设路径行走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机器人没有检测到所述引导信号;机器人以当前位置为中心点,第一预设距离为半径的正十二边形所对应的路径为第一预设路径,机器人直行至所述正十二边形的一个角点;机器人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依次沿所述正十二边形的边走向相邻的下一个角点,直到行走至最初的角点。本方案可以进行较大范围,比较全面的信号搜索,能够快速找到充电座发出的引导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方向,依次沿所述正十二边形的边走向相邻的下一个角点,直到行走至最初的角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机器人判断按照第一预设路径行走的次数是否达到第一预设次数,如果是,则停止继续按照第一预设路径行走,如果否,则机器人以当前位置为正十二边形的中心点,继续按照第一预设路径行走。本方案可以避免机器人盲目寻找充电座或者轻易放弃回座,提高了机器人回座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依次沿所述正十二边形的边走向相邻的下一个角点,直到行走至最初的角点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机器人沿所述正十二边形的边朝相邻的下一个角点行走;当机器人检测到障碍物,则判断所述下一个角点是否是最初的角点,如果是,则沿所述障碍物的边沿行走,直到到达所述正十二边形的边后,继续沿所述正十二边形的边行走,或者直到到达最初的角点,如果否,则机器人不再朝所述下一个角点行走,转向并朝与所述下一个角点相邻的角点行走。本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机器人沿第一预设路径找引导信号的效率,还能避免机器人盲目寻找角点而陷入死循环的情况,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50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