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制动踏板装置及装配该电子制动踏板装置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5440.4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峰;陈会义;付靖轩;马冠举;朱志文;陈皖湘;金海斌;张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半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6 | 分类号: | B60T7/06 |
代理公司: | 34144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制动踏板 弹簧连接座 旋转柱 齿轮 位移传感器 弹性助力 二级弹簧 一级弹簧 踏板 齿条 架体 装配 等间距设置 齿条啮合 活动安装 踏板感觉 同轴相连 一端连接 制动工况 转动连接 螺旋式 无泄漏 旋转轴 踩踏 汽车 制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制动踏板装置及装配该电子制动踏板装置的汽车。该装置包括架体、踏板、位移传感器、齿条、齿轮、旋转柱、T型推杆、弹性助力机构。齿条活动安装在架体上且一端与踏板的非踩踏端转动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旋转柱与齿轮同轴相连。旋转柱上开设凹槽,T型推杆相对的两端位于其旋转轴上,沿径向的一端螺旋式式安装在凹槽中。弹性助力机构包括一级弹簧、弹簧连接座、多个二级弹簧。一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T型推杆的一端上,另一端固定在弹簧连接座上。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弹簧连接座上,多个二级弹簧等间距设置在弹簧连接座的另一端上。本发明能模拟与传统制动工况一致的踏板感觉,无泄漏,无污染,实现准确制动,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的一种踏板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制动踏板装置,还涉及一种装配所述电子制动踏板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制动系统已无法满足结构简洁化,功能可靠化的要求。传统的制动踏板在使用时,需要依赖于真空助力器,且存在液体易泄漏,易污染的问题。同时由于液压管路结构复杂,不便于维护,制动响应较慢,制动距离较长,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随着汽车的智能网联化发展,车辆制动系统在模块化、集成化、车控能源高压化的趋势下逐渐朝着线控制动的方向发展。电子制动踏板以其结构简单、响应迅速的显著优势,成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机构。其工作原理是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与主缸解耦的踏板装置作为独立的信号发射器,迅速产生电信号,信号由经总线协议传递给系统控制器,控制器基于自身算法对驾驶员制动意图解析从而驱动电机转动,经过蜗轮蜗杆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推动主缸活塞对整车实施制动。整套机构完全采用线控制动的方式,结构简单无污染。但是,现有的线控制制动踏板在使用时,需要采用真空助力装置,而真空助力装置一般采用液压装置,液体易泄漏,容易导致污染,而且还会增加结构的复杂性,不便于维护,同时现有的线控制制动踏板的制动响应比较慢,导致制动距离比较长,安全系数比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制动踏板装置及其装配所述电子制动踏板装置的汽车,所述电子制动踏板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制动系统液体易泄漏,不便于维护,同时制动响应比较慢,制动距离比较长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子制动踏板装置,其包括:
架体;
踏板,其转动安装在架体上;
位移传感器,其用于间接检测踏板的位移量,并产生用于实现线控制动的电信号;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制动踏板装置还包括:
齿条,其活动安装在架体上,且一端与踏板的非踩踏端转动连接;
齿轮,其与齿条啮合;
旋转柱,其转动安装在架体上,并与齿轮同轴相连;旋转柱上开设凹槽;
T型推杆,其转动安装在架体上,且相对的两端位于其旋转轴上,沿径向的一端螺旋式安装在凹槽中;以及
弹性助力机构,其包括一级弹簧、弹簧连接座、多个二级弹簧、弹簧座一、弹簧座二以及中置二级弹簧;一级弹簧的一端连接在T型推杆的其中一端上,一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弹簧连接座的一端上;位移传感器安装在弹簧连接座上,多个二级弹簧等间距设置在弹簧连接座的另一端上;一级弹簧的刚度小于多个二级弹簧的总刚度;弹簧连接座呈圆柱形,且开设柱形槽,弹簧连接座连接一级弹簧的端面呈圆形,连接二级弹簧的端面呈环形、弹簧座一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T型推杆与一级弹簧;弹簧座二呈柱状,且设置在柱形槽内,并与弹簧连接座同轴设置;中置二级弹簧同轴设置在弹簧连接座内,且两端分别连接弹簧连接座和弹簧座二。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子制动踏板装置还包括:
复位弹簧,其两端分别连接架体和齿条的另一端,且轴向与齿条的移动方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半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半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5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