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致密耐磨型环保轮胎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58132.7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5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胡立新;郎旭东;宗红兴;谈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1/32 | 分类号: | C08L61/32;C08L1/28;C08L5/00;C08L29/04;C08L3/02;C08L79/02;C08K5/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刘亚娟 |
地址: | 2142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耐磨 环保 轮胎 粘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致密耐磨型环保轮胎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粘合剂按照重量组分计包括:200‑250份六羟甲基密胺、40‑50份二叔丁基苯并噻唑、8‑10份内润滑剂、50‑60份成膜复合物、15‑20份多支聚合物、4‑6份成膜助剂、4‑6份消泡剂、3‑5份油性分散润湿剂、2‑4份可聚合乳化剂。本发明在粘合剂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了由成膜复合物和多支聚合物,通过添加成膜复合物在原本粘合剂的基础在内部和外部形成膜层,可进一步提高粘合剂的粘结强度和耐老性。总之,本发明通过合理配比以及多次优化的工艺参数制备的粘合剂的粘结强度、耐老化性和抗撕裂强度高,从而提升轮胎的耐磨、安全性,并且生产过程绿色环保,对我国橡胶助剂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粘合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致密耐磨型环保轮胎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制品以其优良的耐热、耐寒、高韧性且具有一定强度而被广泛使用,但是,不同的橡胶制品之间往往因主要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而无法很好地粘结,这时就需要在不同的橡胶之间加入粘合剂来促使两者结合,粘合剂本身的综合性能决定了橡胶制品组合物的使用寿命。
粘结剂属于橡胶助剂行业,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橡胶助剂工业和轮胎工业大国,耗胶量和轮胎产量均高居世界首位,据中国橡胶协会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7年我国橡胶助剂行业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左右,其中橡胶助剂产品的绿色化率已达92%以上,2018年乃至以后中国橡胶助剂工业的发展方向仍让将以环保、安全、节能为中心发展绿色化工,就强化技术创新,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有技术生产的橡胶粘结剂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兼顾质量与环保,不能满足国内轮胎原材料配套的迫切需要,推动我国橡胶助剂行业的产品升级,改善地方生态环境。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致密耐磨型环保轮胎用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致密耐磨型环保轮胎用粘合剂,按照重量组分计包括:200-250份六羟甲基密胺、40-50份二叔丁基苯并噻唑、8-10份内润滑剂、50-60份成膜复合物、15-20份多支聚合物、4-6份成膜助剂、4-6份消泡剂、3-5份油性分散润湿剂、2-4份可聚合乳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内润滑剂为硬脂酸、硬脂酸钙或脂肪酸低级醇酯任意一种或几种。内润滑剂能够在聚合物内部起到降低聚合物分子间内聚力的作用,进一步控制反应物的聚合度,防止自聚产生的凝胶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成膜复合物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阿聚糖、聚乙烯醇和淀粉按照质量比为3:1:2:2组成。所有的成膜复合物均为含羟基聚合物,通过添加成膜复合物在原本粘合剂的基础在内部和外部形成膜层,可进一步提高粘合剂的粘结强度和耐老性。
进一步地,所述多支聚合物为聚乙烯亚胺。聚乙烯亚胺中存在伯仲叔3种胺基基团,能与成膜复合物中的羟基产生静电吸引形成次价力交联网络,增强粘合剂的交联密度,进而提高粘合剂的抗撕裂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成膜助剂为二乙二醇二苯甲酸酯或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成膜助剂能够提高成膜复合物的塑性流动和弹性变形,提高粘合剂的均匀致密,进而提高粘合剂的抗水蒸汽以及盐水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油性分散润湿剂为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月桂醇或烷羟基氨基酰胺任意一种或几种,既能够在添加使用前保持混合物的分散性,防止其发生絮凝,在使用后提高成膜复合物的流动性,还能保持粘合剂的润湿度。
进一步地,所述可聚合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烯丙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烯丙醇醚磷酸酯或马来酸酐单酯硫酸钠中任意一种或几种。能够提高粘合剂的耐水性和附着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致密耐磨型环保轮胎用粘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581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污染的密胺餐具制备工艺
- 下一篇:增韧剂改性环氧树脂韧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