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新型的检测电力线的无人驾驶巡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63970.3 | 申请日: | 201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8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甄文昊;戚洪基;王君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S19/42;G01S17/0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5105 辽宁省葫芦岛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小车 激光雷达 无人驾驶 大数据 电力线 支撑筒 底座 驱动电机控制器 电瓶 传感器组件 全景摄像头 智能化操作 姿态传感器 巡逻 安全性能 串口模块 驱动电机 人力物力 远程控制 工控机 检测 舵机 小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型的检测电力线的无人驾驶巡逻装置。包括电动小车,电动小车上设置有电瓶、驱动电机,电动小车上还设有工控机、激光雷达、姿态传感器、wifi串口模块、GPRS通信模块、WiFi模块、GPS模块、全景摄像头、传感器组件,激光雷达模块设在电动小车上的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筒,支撑筒上设有激光雷达,电动小车上设有驱动电机控制器、小车舵机。本发明安全性能强,远程控制,无人驾驶,智能化操作模式节省了人力物力,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线巡逻装置,具体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型的检测电力线的无人驾驶巡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的升高,越来越需要一种自动化的电力线检测装置,现有的电力线检测装置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的电力线检测装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安全性能强、工作效率高、可远程控制且能快速发现电力线问题并对其有效处理和消除的基于大数据的新型的检测电力线的无人驾驶巡逻装置。
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型的检测电力线的无人驾驶巡逻装置,包括电动小车,电动小车上设置有电瓶、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电动小车上还设置有工控机、激光雷达、姿态传感器、wifi串口模块、GPRS通信模块、WiFi模块、GPS模块、全景摄像头、传感器组件,激光雷达模块设在电动小车上的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筒,支撑筒上设有激光雷达,电动小车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控制器、小车舵机,驱动电机控制器、小车舵机、激光雷达、姿态传感器、wifi串口模块、步进电机控制器、发射器舵机、GPRS通信模块、WiFi模块、GPS模块、全景摄像头、传感器组件分别与工控机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①巡逻装置无需人员驾驶,通过GPS导航进行电力线巡逻,自动规划路线,可使用手机、电脑等上位机进行远程控制,电动小车采用激光雷达进行周围导航地图的建立电动小车上配备全景摄像头可对周边环境采集图像信息发送至远程控制的上位机进行环境观察,通过采集信息和现有的历史大数据进行比对发现问题,通过传感器组件对周围环境情况进行高效检测,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并将信息传递给远程控制的上位机。
②安全性能强、工作效率高、远程控制、无人驾驶避智能化操作模式节省了人力物力,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③采用激光雷达对周围环境地图进行构建准确率高。
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电动小车上设置有支撑杆,传感器组件安装在支撑杆上。
传感器组件包括燃气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烟雾报警器、超声波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
电动小车上还设置有与工控机电连接的红外线摄像头,夜晚或光线不好时可对周边环境采集图像信息发送至工控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电路连接方框图;
图中:驱动电机1;电瓶2;wifi串口模块3;姿态传感器4;全景摄像头5;红外线摄像头6;激光雷达7;GPRS通信模块8;WiFi模块9;驱动电机控制器10;工控机11;GPS模块12;支撑杆13;传感器组件14;小车舵机15;电动小车16;底座17;支撑筒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3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