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花两用茶树树冠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67326.3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7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荣;张龙杰;李明;吴颖;郑新强;梁月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4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茶树 树冠 培育 方法 | ||
1.一种叶花两用茶树树冠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主杆直立、树势健盛、茶芽萌芽能力强、茶树花量大、品质兼优的茶树品种,采取宽行稀植的茶园布局;
2)种植管抚方法参照茶园种植常规技术基础上,提高用肥水平,促进茶树发育,确保满足每年树冠培育的树高、分枝要求;
3)种植三年建立起基础树冠:第一年培育树冠主干,第二年建立中冠层骨架,第三年建立顶冠层骨架和低冠层基础,第四年起进入成园期,实行周年树冠维护和正常生产;
所述步骤3)树冠培育的具体过程为:
a、第一年培育树冠主干,种植当年三轮梢萌发起,每株选择1-2个粗壮、直立的优势枝作为主干蓄养,其余粗壮枝梢及时摘去顶芽,弱枝任其生长;
b、第二年建立中冠层骨架,全年蓄养主干,春茶采摘结束后至三轮梢萌发前,及时疏剪树高75cm以下部位的粗度2.5mm以上侧枝,保留粗度2.5mm以下侧枝;三轮梢萌发后,选择树高75cm至90cm间主干上萌发的3-5侧枝,双株栽培时控制在6-8个侧枝,作为中冠层骨干枝;
c、第三年建立顶冠层骨架和低冠层基础,完成基础树冠骨架培育,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清除中冠层即树高75cm至90cm间以下部位的侧枝,中冠层骨干侧枝留10~15cm短剪,并控制下级分枝呈小于30度的水平角度斜外伸展;三轮梢萌发前,树高达到150cm时,摘去主枝顶芽;尔后抹去90cm~130cm间主枝上萌发的侧芽,蓄养130cm~145cm部位的侧枝,形成顶冠层骨干枝;三轮梢萌发后,蓄养中冠层以下主枝萌发的侧枝,形成低冠层;
d、第四年起进行春茶采摘结束后,低冠层侧枝保留基部1~2cm后清除,中冠层与顶冠层之间的侧枝从基部清除,中冠层、顶冠层的骨干枝保留10~15cm短剪,二级以下分枝每年提高一、二个芽位短剪,尔后蓄梢养冠;低冠层从三轮梢起蓄养;
4)茶园从第二、三年起春茶实行定向留鱼采,第四年起春茶全部留鱼叶采;第二年起秋季采收鲜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茶园布局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60~170cm,穴距40~45cm,单行单株或双株,每亩种植1000~2000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种植当年茶树树高不低于60cm;第二年春茶后主干高度80cm以上,秋后树高120cm以上;第三年春茶后树高达到150cm,秋后树高18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树冠的结构由顶冠层、中冠层、低冠层三层树冠组成,其中低冠层是指当年三轮梢起从主干基部或根颈部蓄养的纯采翌年春茶的营养枝层,低冠层形态为上大下小的椭圆柱体,株间冠幅小于株距,行间冠幅不超过80cm,优势枝分布密度88~92个/m2,最大长度短于50cm,分枝顶端距中冠层低部10cm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冠层是指当年二轮梢开始蓄养的翌春采茶为主、当年秋采鲜花为辅的复合枝层,中冠层呈椭圆底碟状分布,株间冠幅小于株距,行间冠幅小于行距的85%,优势枝分布密度130~140个/m2,最大长度短于50cm,分枝顶端不上穿顶冠层低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冠层是指当年二轮梢开始蓄养的以采花为主、兼顾翌春采茶的复合枝层,顶冠层呈椭圆底圆锥体分布,株间冠幅小于株距,行间冠幅小于行距的70%,优势枝分布密度105~110个/m2,最大长度短于80cm,分枝顶端高度以适合采摘为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茶园在种植第二、三年春季时,主干顶芽萌发的新梢不采,主干侧芽和侧枝萌发的新梢均留鱼叶采;第四年起春茶全部新梢均留鱼叶采;第二年起秋季采摘茶树鲜花,采摘应做到及时、分批,以花苞将开或初开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6732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