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板柱结构-边柱节点抗冲切试验的试验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2679.2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4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韦锋;张俊华;王涛;苏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G01N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黄海波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结构 节点 抗冲切 试验 加载 装置 | ||
本发明为一种适用于板柱结构‑边柱节点抗冲切试验的试验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架,呈门形竖直固定在基础上;反力墙,竖直固定在所述基础上;竖向千斤顶,竖直向下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架横梁的底部居中位置;两滑动支座,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墙上,使钢筋混凝土柱仅能竖向移动和转动;三组铰支座装置,分别夹紧在矩形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左端、右端及远离钢筋混凝土柱的前端边缘处;若干刚性支墩,竖直固定在所述基础上且与三组铰支座装置底部支撑连接。本发明可为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节点提供更接近真实情况的边界约束,从而实现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节点抗冲切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板柱结构-边柱节点抗冲切试验的试验加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节点的抗冲切试验的试验装置,属于结构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由无梁楼板和柱共同组成受力体系,其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能有效降低建筑物层高,且具有施工快捷简单、便于管线布置、综合效益良好等优点,可较好地满足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但板柱结构的节点区域受力复杂,目前对其传力机制和破坏机理尚未有统一的认识。由于板柱节点要承受板传来的较大荷载作用,因此此种结构的冲切破坏通常起控制作用。冲切破坏发生时板的受力钢筋往往未充分屈服,是一种脆性破坏;一旦结构的个别节点发生冲切破坏,其原来承受的荷载将重新分布到相邻节点处,容易使结构发生连续坍塌的事故。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板柱节点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已有研究成果中绝大部分是针对中柱节点的试验研究,针对边柱节点的试验研究极少。并且这部分少量的边柱节点试验通常聚焦于研究其抗震性能,针对边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试验研究更少。从试验技术角度看,目前尚没有能模拟重力荷载作用下边柱节点实际边界约束情况的试验加载装置。
针对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的研究现状,为保证此种结构在工程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极有必要开展更多的试验工作,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边柱节点的抗冲切性能。因此设计一种能模拟重力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节点实际边界约束情况的试验装置,对不同边柱节点试件的抗冲切性能研究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重力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节点的实际边界约束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节点抗冲切试验的试验加载装置。该试验加载装置可根据不同边柱节点试件的尺寸进行调整,便于安装,易于拆卸,可完全满足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边柱节点抗冲切试验的相关测试要求。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于板柱结构-边柱节点抗冲切试验的试验加载装置,包括:
反力架,呈门形竖直固定在基础上;
反力墙,竖直固定在所述基础上;
竖向千斤顶,竖直向下地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架横梁的底部居中位置;
两滑动支座,沿竖直方向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力墙上,用于限制所述钢筋混凝土柱上下端沿Y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和绕Z轴的转动自由度,所述Y轴垂直所述反力墙所在平面;
三组铰支座装置,分别夹紧在矩形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左端、右端及远离钢筋混凝土柱的前端边缘处,用于使钢筋混凝土楼板端部不发生竖向位移,但可以发生绕铰支座转动;
若干刚性支墩,竖直固定在所述基础上且与三组铰支座装置底部支撑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支座包括一矩形钢框架、两根平行对穿设在所述矩形钢框架上可转动的第三钢滚轴,所述矩形框架的一边通过第二螺杆与反力墙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钢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六钢板和第五钢板、平行地连接在所述第六钢板和第五钢板之间的两第七钢板,所述第五钢板的两端设置有安装二螺杆的螺孔,所述两第七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两根第三钢滚轴间隙配合的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26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焦方法、装置、拍摄设备及飞行器
- 下一篇:多带端射天线及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