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碟形涵道式无人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73275.5 | 申请日: | 2019-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宋华;白墨;武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零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08 | 分类号: | B64C27/08;B64C27/32;B64C1/06;B64C11/46;B64D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俞光明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涵道 碟形 旋翼 碟形结构 复杂环境 抗摔性能 一体结构 壳体 升力 悬停 飞行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碟形涵道式无人机,包括机壳、涵道、旋翼,所述机壳为碟形结构,所述涵道贯穿所述机壳,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涵道内设置有所述旋翼。本发明所述的碟形涵道式无人机具有安全性高、悬停升力高和抗摔性能优越的特点,能够在低空人员密集的复杂环境下飞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碟形涵道式无人机。
背景技术
涵道多旋翼无人机具有安全高效、气动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由于其动力系统在涵道内,其整机的运行噪音被阻隔,旋翼桨叶尖的冲击气流也可被涵道壁有效约束,某种程度上,还可以降低热辐射,使其具备更好的隐蔽性。与直升机相比,涵道多旋翼无人机可以在更加狭小的环境进行起降与作业,其飞行时空气阻力也更小。跟传统外露的多旋翼无人机相比,涵道无人机安全性更高,抗摔性能好,能够在低空人员密集的复杂环境下飞行。
与传统多旋翼无人机相比,涵道多旋翼无人机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对无人机整体的刚度和动力系统会有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涵道大多采用简单的圆柱形结构,反而会降低无人机飞行性能。
目前传统多旋翼无人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安全性很差,无法保证人员安全。
设计一种能克服上述问题的涵道无人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碟形涵道式无人机,通过将无人机机壳设计成碟形结构,涵道贯穿碟形的上下表面,旋翼设置在涵道内,涵道与机壳一体成型,对涵道参数进行精确计算,不仅利用了涵道无人机的优点,更减小了无人机的飞行阻力,提高飞行性能。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碟形涵道式无人机,包括机壳、涵道、旋翼,所述机壳为碟形结构,所述涵道贯穿所述机壳,与所述壳体为一体结构,所述涵道内设置有所述旋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涵道的数量至少为三个,各所述涵道的圆心均匀分布在以所述碟形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涵道的两端为喇叭形开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涵道涵道展弦比值为0.2~0.4。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涵道唇口直径为所述涵道直径的1.2~1.25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翼的桨盘位于涵道内距离上表面唇口30%~35%的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翼的桨叶尖端和涵道内壁间隙是涵道直径的0.02~0.025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碟形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在所述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盖;在所述下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沿为第一斜边。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凹槽的外侧,设置有起落架,所述起落架前沿为第二斜边,所述第二斜边与第一斜边的斜率相同,所述起落架位于两相邻涵道之间的机壳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壳的外边沿、顶部和底部,均匀分布有指示灯,用于指示无人机电源、运行状态,或用于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申请将涵道嵌入碟形机壳的一体化设计,一方面碟形机壳减小了机壳异形产生的阻力,另一方面涵道减小了无人机的重量,提高飞行能力,从而使本申请的无人机具有阻力小,提升能力高的优点;
2.进一步地,通过精确计算涵道的参数,大幅度提高涵道在低来流迎角下对无人机的升力特性,增加涵道螺旋桨的升力;
3.进一步地,机壳与涵道的一体化设计,能够大幅度增加无人机机壳的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零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零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3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旋翼飞行器辅助飞行装置
- 下一篇:双桨动力装置及其行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