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7390.X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81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邵长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刘雪萍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虚拟 干线 快速 广域网 接入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服务信息发送端和客户接收端通过广域网干线进行信息传输;广域网干线上设置有若干接入节点,广域网干线上服务信息发送端作为簇头将其后方的节点作为其簇成员;其中,节点包括接入节点和干线上直接中继节点;
簇中距离服务信息发送端距离小于设定阈值且距离服务信息发送端距离最远的接入节点作为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
距离服务信息发送端距离大于设定阈值且距离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距离最近的接入节点作为第二个簇的簇头,第二个簇的簇头节点与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之间通过城域网节点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城域网节点为城域网中的可信中继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距离服务信息发送端距离大于设定阈值且距离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距离最近的接入节点作为第二个簇的簇头,第二个簇的簇头节点与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之间通过城域网节点进行连接,之后还包括:
广域网干线上第二个簇头节点将其后方相关节点作为第二个簇头的簇成员;
第二个簇头节点将簇中距离第二个簇头节点小于设定阈值且距离第二个簇头节点距离最远的接入节点作为第二个簇的簇尾节点;
距离第二个簇头节点距离大于设定阈值且距离第二个簇的簇尾节点距离最近的接入节点作为第三个簇的簇头,第三个簇的簇头节点与第二个簇的簇尾节点之间通过城域网节点进行连接;
依次类推,在广域网干线上组建簇结构,上一个簇的簇尾与下一个簇的簇头之间通过城域网节点进行连接,直至达到客户接收端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广域网干线上每个簇内相邻的两个接入节点之间设置直接中继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广域网干线上服务信息发送端作为簇头将其后方的节点作为其簇成员,之前还包括:
设置簇中包含接入节点数量的最大值,设置所述的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广域网干线上服务信息发送端作为簇头将其后方的节点作为其簇成员;
簇中距离服务信息发送端距离等于设定阈值的接入节点作为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
距离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距离最近的下一个接入节点作为第二个簇的簇头,第二个簇的簇头节点与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之间通过城域网节点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距离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距离最近的下一个接入节点作为第二个簇的簇头,第二个簇的簇头节点与第一个簇的簇尾节点之间通过城域网节点进行连接,之后还包括:
广域网干线上第二个簇头节点将其后方相关节点作为第二个簇头的簇成员;
第二个簇头节点将簇中距离第二个簇头距离等于设定阈值的接入节点作为第二个簇的簇尾节点;
距离第二个簇的簇尾节点距离最近的下一个接入节点作为第三个簇的簇头,第三个簇的簇头节点与第二个簇的簇尾节点之间通过城域网节点进行连接;
依次类推,在广域网干线上组建簇结构,上一个簇的簇尾与下一个簇的簇头之间通过城域网节点进行连接,直至达到客户接收端为止。
8.一种实现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基于虚拟干线的快速广域网干线接入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739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业务接入网络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总线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