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TIM-3抗体活性的试剂盒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79725.1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5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潘隽;聂思惟;吴琼;刘静静;万雅莉;郭新东;郑勇;李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33 | 分类号: | G01N33/533;G01N33/535;G01N33/543;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 11627 | 代理人: | 杨剑;孙秀武 |
地址: | 20013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tim 抗体 活性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TIM‑3抗体活性的试剂盒和方法,其中包括表面上展示TIM‑3抗原或其功能片段以及报告基因基团的免疫细胞,以及包括与CD‑3抗体交联的微珠。通过混合所述免疫细胞、所述微珠、TIM‑3抗体,检测报告基因基团的活性进而判断TIM‑3抗体活性。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TIM-3抗体活性的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粘蛋白域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mucin domain-3,简称TIM-3)作为一个关键免疫检查点分子,广泛存在于Th-1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CD8+T细胞、树突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细胞的表面,在与其配体结合后会对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现有大量研究表明,TIM-3在肿瘤引起的免疫抑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T细胞的激活一般需要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同时存在。第一信号为CD3/TCR(T细胞受体)复合物与抗原呈递细胞(APC)或是其他细胞表面的抗原/MHC(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结合后产生。第二信号为共刺激信号,主要为T细胞表面的CD28与APC表面的CD80/86结合后产生。已有文献报道,TIM-3可以通过与TCR下游的Src激酶,包括Fyn和Lck,相互作用后抑制T细胞的免疫响应,例如IL-2分泌。
目前针对TIM-3抗体的免疫细胞例如T细胞活性功能检测需要使用原代的免疫细胞,材料来源受限同时实验流程非常复杂,整体实验通常需要5-7天,实验本身的重复性也较差。
因此,亟需一种简单易行且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试剂盒,其包含:
(i)免疫细胞,所述免疫细胞的细胞表面上展示TIM-3抗原或其功能片段,以及靶启动子依赖性的报告基因基团;
(ii)微珠,所述微珠与CD-3抗体交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其进一步包括CD28抗体,其中所述CD28抗体优选为人源CD28抗体,所述CD28抗体的单次使用量为5ng至50000ng,例如,5ng、10ng、50ng、100ng、150ng、200ng、250ng、300ng、350ng、400ng、450ng、500ng、1000ng、2000ng、3000ng、4000ng、5000ng、10000ng、20000ng、30000ng、40000ng、50000ng,例如在浓度范围为0.1μg/mL至10μg/mL,使用体积为50μL的倍数,这个实施例仅是用于解释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容易理解抗体的使用浓度和体积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免疫细胞包括但不限于T细胞、B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中的一种以上。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T细胞包括但不限于Jurkat细胞、HuT-78、CEM、Molt-4、MO、H9、MJ、TALL-104、Loucy、P116、J45.01、J.RT3-T3.5、MO、H9、MJ、TALL-104、Loucy、P116、J45.01、J.RT3-T3.5中的一种以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报告基因包括但不限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β-半乳糖苷酶(LacZ)、葡萄糖醛酸酶(GUS)、二氢叶酸还原酶、荧光素酶诸如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NanoLucTM萤光素酶、海肾萤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叩头虫荧光素酶(beetle luciferase)、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AP)、荧光蛋白家族诸如绿色荧光蛋白(GFP)、蓝色荧光蛋白(BFP)、增强型GFP(EGFP)和去稳定EGFP、红色荧光蛋白(RFP)中的一种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79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