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网膜静脉交叉压迫角度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1136.7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3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芳;刘铠瑜;林盛鑫;李碧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第一中学 |
主分类号: | G06T7/13 | 分类号: | G06T7/13;G06T7/60;A61B3/12;A61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3 | 代理人: | 彭逊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网膜 静脉 交叉 压迫 角度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网膜静脉交叉压迫角度检测方法,图像预处理,边缘角点检测和筛选,对二值化之后的图像进行角点的检测筛选,同时将提取到的双角点分别作为双直线的其中一个点;为双边缘的分离,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血管边缘信息提取,同时根据角点的位置对血管壁的双边缘进行分离以获得独立的单边缘;对分离之后的单边缘进行曲线的拟合,根据曲线方程进行曲率计算,得到极值大值点;角度计算。本发明实现了在较小的误差下对角度做出测量,不严格依赖眼科医生的个人水平,排除了个体的差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视网膜静脉交叉压迫角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视网膜炎症,视网膜灌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均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原因,而医学上认为眼底视网膜的动静脉交叉压迫促使的静脉变窄与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有关,所以动静脉交叉处的视网膜静脉变窄的程度对于判断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静脉变窄的程度可以通过角度来定义。
视网膜静脉交叉压迫角度检测主要通过采用角度的计算方式来对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进行,对旋转,缩放,平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这个实现过程主要是通过眼科医生要依靠人工的观察和手动标记计算,这个过程不仅效率低,而且主观性强,严格依赖眼科医生水平。同时人工测量误差回达到十度左右,而且在大量的图片数据面前,眼科医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延迟患者的治疗时间,同时会产生视觉疲劳,可能对数据出现误判,对患者病情做出错误的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视网膜静脉交叉压迫角度检测方法,实现角度的自动计算检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视网膜静脉交叉压迫角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一:图像预处理,对图像进行滤波、去噪、增强和二值化处理;
步骤二:边缘角点检测和筛选,对二值化之后的图像进行角点的检测筛选,为后面的双边缘分离提供起始双分离点,同时将提取到的双角点分别作为双直线的其中一个点;
步骤三:为双边缘的分离,对二值化后的图像进行血管边缘信息提取,同时根据角点的位置对血管壁的双边缘进行分离,以获得独立的单边缘;
步骤四:边缘拟合及曲线曲率极值点获取,对分离之后的单边缘进行曲线的拟合,根据曲线方程进行曲率计算,得到极值大值点;
步骤五:角度计算,由双边缘各自对应的角点和曲率极值点组成双直线,然后计算双直线的沿血管流向的正向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对输入的图像进行滤波,去噪,增强,然后进行膨胀运算连接细小的缝隙,此时通过交互方式获取需要检测的血管,然后再进行二值化处理,通过获取最大连通域的方式将主要部分提取出来,剔除其他多余的边缘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具体为通过基于CPDA的角点检测技术对ROI区域进行角点检测,然后对识别出各类角点进行五分类:终点,中间点,T型分叉点,Y型分叉点和交叉点,通过矩形筛选器对范围内的角点进行检测,筛选出需要的分叉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具体为
3.1双角点的提取:通过人工框选,将需要检测的部分通过人工的方式将其框选,选择其中的两个合适的角点,被选择的两个角点即称为边缘生长的种子点;
3.2无效边缘点一级剔除:选取双角点x,y值中的边缘值作为边缘点筛选条件,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第一中学,未经东莞理工学院;东莞市第一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1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