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试剂盒、引物对、探针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1743.3 | 申请日: | 201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蒋蔚;王权;刘永杰;韩先干;任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44;C12Q1/6804;C12Q1/04;C12N15/11;C12R1/63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吕学辰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溶血 弧菌 试剂盒 引物 探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试剂盒、引物对、探针及方法。所述的试剂盒包括RPA反应体系,所述的RPA反应体系包括RPA引物探针混合液,所述RPA引物探针混合液包括一引物对和探针,所述引物对中上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探针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引物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准确。将检测副溶血弧菌的RPA技术与胶体金测流层析试纸条结合能够实现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能最少检测到10pg的副溶血弧菌DNA。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源性致病菌快速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试剂盒、引物对、探针及方法。
背景技术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普遍存在于世界海洋和河口环境中的一种嗜盐性革兰阴性菌,是引起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首要病因。人感染后发病症状有腹泻、恶心、呕吐及发热,甚至脱水昏迷,给人类健康和水产品质量卫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海产品消售量日益增加,建立副溶血弧菌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海产品的质量检测和人类的健康至关重要。能够为疾病的有效治疗和防控争取宝贵时间,最大限速地减少损失和疾病流行的风险。
核酸体外扩增是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医学等研究领域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常规PCR技术以其能够检测DNA而一直被作为诊断多种疫病的金标方法。但是PCR需要特殊的热循环设备,不利于基层推广使用。重组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由英国公司TwistDx Inc开发的一种可以替代传统PCR的新型核酸检测技术。其最显著的优势在于:(1)可在25~43℃的恒温下实现特定核酸序列的扩增,并在5~20min内观察结果。(2)RPA技术设备要求低,扩增过程不仅可采用传统的反应管,还可在纸片等反应载体上进行。(3)通过结合探针或横向流动试纸条(LFD)等方法,可实现扩增产物的定量分析或可视化判别。RPA技术主要依赖于三种酶:能结合单链核酸的重组酶、单链结合蛋白和链置换DNA聚合酶。这三种酶的混合物在常温下也有活性,最佳反应温度在37-40℃左右。重组酶与引物结合形成的蛋白-DNA复合物,能在双链DNA中寻找同源序列。一旦引物定位了同源序列,就会发生链交换反应形成并启动DNA合成,对模板上的目标区域进行指数式扩增。被替换的DNA链与单链结合蛋白结合,防止进一步替换。在这个体系中,由两个相对的引物起始一个合成事件。整个过程进行得非常快,一般可在十分钟之内获得可检出水平的扩增产物。RPA作为一种操作简便、反应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需精密仪器的检测技术,是目前最有潜力成为快速分子诊断的工具,其在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检测、转基因作物检测、病原学检测及防疫现场检测等多个领域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且RPA技术对实验设备的要求非常低,使得该技术在经济条件差,资源不足的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PA技术在病原学检测领域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热门。
副溶血弧菌可引起急性感染,常常伴有群体感染和流行的特点,副溶血弧菌诊断方法主要有的分离鉴定、常规PCR、血清学方法和荧光定量PCR等,然而该检测方法周期需要很长时间;常规PCR和荧光定量PCR均需特殊仪器,血清学方法存在敏感性低、特异性差等缺点,无法及时对临床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因此无法给临床控制疫病提供及时的指导。因此,迫切寻找一种副溶血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诊断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RPA检测副溶血弧菌灵敏度低、且特异性不强等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试剂盒、引物对、探针及方法。本发明的引物和探针特异性强,能够检测副溶血弧菌,为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便于食品、环境和临床检测使用,不需要特殊设备的现场诊断新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1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