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TAR丙烷脱氢的氢气分离膜内嵌改进的深冷液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4132.4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8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阮雪华;贺高红;肖红岩;姜晓滨;肖武;焉晓明;代岩;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J3/08 | 分类号: | F25J3/08;B01D6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2422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tar 丙烷 脱氢 氢气 分离 膜内嵌 改进 液化 系统 | ||
1.一种针对STAR丙烷脱氢工艺的氢气分离膜内嵌改进的深冷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冷却至常温的丙烷脱氢反应产物(S1)经第一压缩机(1)增压后进入第一冷却器(2),将温度降低至常温,然后进入脱碳/脱水系统(13),与此同时,脱碳吸收剂(S2)也进入脱碳/脱水系统(13);在脱碳/脱水系统(13)中产生五股物料输出,脱碳吸收剂富液(S3)和冷凝水(S4)送往界外,第一轻烃凝液(S5)送往脱乙烷塔,脱水循环气(S6)返回第一压缩机(1)入口,脱碳脱水后的丙烷脱氢反应产物(S7)送往第一换热器(6);
脱碳脱水后的丙烷脱氢反应产物(S7)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6)、第二冷却器(4)和第三冷却器(7)降温,然后进入第一气液分离罐(9),在罐底采出第二轻烃凝液(S8),在罐顶采出第一不凝气(S9);
第一不凝气(S9)依次经过第二换热器(14)和加热器(15)进行升温,然后进入氢气膜分离单元(16),在低压侧获得氢气浓缩的膜分离渗透气(S18),氢气浓度达到99mol%以上,在高压侧获得氢气大部分脱除的膜分离渗余气(S19),在合适的操作压力下氢气浓度低于25mol%;
膜分离渗余气(S19)经第四冷却器(8)降至常温,然后进入第二压缩机(3),二次增压后进入第二换热器(14)预冷,然后进入第五冷却器(17)进一步降温,然后进入第二气液分离罐(11),在罐底采出第三轻烃凝液(S11),在罐顶采出第二不凝气(S12);第二不凝气(S12)与脱乙烷塔顶气(S14)合股进入冷箱(10)进一步深冷,然后进入第三气液分离罐(18),在罐底采出第四轻烃凝液(S15),在罐顶采出第三不凝气(S16);
第四轻烃凝液(S15)经过冷箱(10)回收低温冷量,然后与第二轻烃凝液(S8)、第三轻烃凝液(S11)合股后进入第一换热器(6)回收中低温冷量,最后送往脱乙烷塔;第三不凝气(S16)经过冷箱(10)回收低温冷量,然后进入透平制冷机(12),膨胀降温后再一次进入冷箱(10)回收低温冷量;第三不凝气(S16)充分回收冷量后称之为丙烷脱氢工艺尾气(S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41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