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媒体获取电源信号逻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84903.X | 申请日: | 2019-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4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汪伟;黄贯兵;姜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100 江西省上***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媒体获取 电源信号 多媒体 关门信号 上电 整车 车门 下车 重量传感器 车门打开 关机指令 开机操作 信号通过 用户等待 用户体验 智能钥匙 控制器 传统的 开锁键 多媒 解锁 推送 熄火 硬线 开机 关门 开门 反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媒体获取电源信号逻辑方法,包括步骤如下:智能钥匙解锁,通过PEPS控制器给整车上电,车门打开信号通过CAN网络推送给多媒体,下车后关上车门,关门信号通过CAN网络推送给多媒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媒体获取电源信号逻辑方法,与传统的多媒体获取电源信号多是通过硬线的方式相比,本发明采取的逻辑是,按开锁键后,整车上电,用户开门或者关门,多媒体会接收到车门的打开信号,同时立即进行对开机操作,而当用户熄火后,多媒并不会立刻关闭,任然体继续工作,当接收到用户下车关门信号后,CAN通过重量传感器反馈的信息向多媒体推送关机指令,此做法可以减少用户等待开机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多媒体电源管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多媒体获取电源信号逻辑方法。
背景技术
车载多媒体能优化交通效率,普及GPS导航后,带来的是更智能、更科学、更高效的交通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道路改动比较频繁,如果采用个人导航终端,则可以随时更新,保证电子地图永远是最新的和准确的,能够及时把握道路变化情况并帮助司机设计出最佳、最快、最经济的行驶路线,提高行车效率,使出行者可以提前选择适当的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从而起到缓解拥堵、改善环境的作用,车载多媒体系统项目具有必要性。
目前市场诸多车载多媒体获取电源信号多是通过硬线的方式,按开锁键后,整车上电,点击POWER键后,多媒体接收到POWER的打开或关闭信号后,进行对应的开机或关机操作,此做法需要用户主动去开关机,需要经过十几秒甚至更长的等待时间,实际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多媒体获取电源信号逻辑方法,当前方案是解锁后,整车上电,通过开关车门激活重量传感器,人后根据重量传感器反馈信息给CAN,从而判断多媒体是否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媒体获取电源信号逻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智能钥匙解锁,通过PEPS控制器给整车上电,
PEPS控制器通过内部信号接收器能够接收到两个前门、尾门开关的信号,当车主意图打开车门时,PEPS控制器就会让门锁动作,打开车门,同时车主上车打开点火开关时,PEPS控制器检测到智能钥匙合理性后,就会执行相应的动作,PEPS控制器通过不断发射信号与车内6个天线模块保持交流,6个天线模块分别位于尾门、后排座椅、手刹接线、仪表以及左右前门内,同时PEPS控制器接收来自智能钥匙的高频信号后,通过三个点火继电器分别控制整车的电源;
S2、车门打开信号通过CAN网络推送给多媒体,
车门打开后,红外感应器将车门开门信号发送给CAN网络,CAN网络将信号通过CAN总线推送给驾驶座重力感应网络,并激活重量传感器,在人们座上驾驶座时,重量传感器将信号回传给CAN网络,CAN网络通过CAN总线将信号推送给多媒体,多媒体根据CAN网络信号执行开机操作;
S3、下车后关上车门,关门信号通过CAN网络推送给多媒体,
用户熄火后,多媒体不关机,熄火后会立刻激活红外感应器,用户打开车门下车后关闭车门,车门关闭后,红外感应器将车门开门信号发送给CAN网络,CAN网络将信号通过CAN总线推送给驾驶座重力感应网络,并激活重量传感器,在重量传感器检测不到驾驶座有重量时,重量传感器将信号回传给CAN网络,CAN网络通过CAN总线将信号推送给多媒体,多媒体根据CAN网络信号执行关机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汉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49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