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各向对称吸顶灯的公共宿舍混合照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87131.5 | 申请日: | 2019-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4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育红;邹细勇;陈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47/115 | 分类号: | H05B47/115;H05B47/155;H05B47/165;H05B47/175;H05B45/10;H05B4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对称 吸顶灯 公共 宿舍 混合 照明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各向对称吸顶灯的公共宿舍混合照明系统、方法及优化方法,混合照明系统包括用户接口单元、可调光灯组、位置识别单元、用户身份识别单元、调光映射单元和控制单元;灯组由各向对称吸顶灯及工作台灯组成,基于各灯的照明分布及各用户在入睡、学习等作息模式时对光色参数的评价,控制单元通过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各灯的出光参数进行寻优,最后将寻优结果通过调光映射单元转换为驱动电流值分别发送给各灯驱动器执行调光,从而协调公共宿舍内不同用户、不同作息对光照的要求,实现公共宿舍的自动优化混合照明。本发明还通过用户接口单元的操作,能实现优化结果的调节,从而使照明效果更符合用户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各向对称吸顶灯的公共宿舍混合照明系统、方法及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大量存在单身职工、学生居住的公共宿舍或集体宿舍。这些宿舍的居住人数类型有双人房间、三人房间、四人房间、六人房间、八人房间不等。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体现,现在的集体宿舍公寓化硬件不断更新、设施不断完善、环境不断优化。
以学校的学生公共宿舍为例,宿舍是大多数在校学生每天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之一,一般来说,同学们在宿舍除了睡觉之外,还会进行看书、学习、上网、看电视等活动。在大学宿舍,随着选修课在国家政策要求下的日益增多,同一宿舍不同学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差别非常明显,比如早上第一二节课有人有课有人没课;加之个性化时代每个人的时间安排都各有特点,因此,作息时间相比过去的相对单调一致而变得越来越参差不齐。
公共宿舍内,作息时间、作息规律的差别为共用同一个宿舍环境的不同个体带来了很多困扰。在这些困扰因素中,声音可以通过佩戴耳机来缓解,但光线的矛盾则难以协调。比如,有些人早睡早起,有些人在名义上的统一熄灯时间后还要学习一两个小时,要学习的人总是需要开灯的,而不可调节的灯光对则会抑制想要入睡的人的睡意甚至将他们吵醒后使得他们难以继续入睡。
现有研究中,对公共宿舍照明的研究,主要在于结构设计和采光调查方面。如,南京大学2015年的硕士论文《南京大学生宿舍天然采光及照明研究》通过实地测量和问卷调研分析了南京大学生宿舍的采光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宿舍采光环境提供了参考依据。而发表在《电力需求侧管理》杂志2010第12卷第3期的《北京市高校照明现状调查与分析》,则通过对北京市55所高校教室、图书馆、食堂和宿舍照明产品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典型教室照度的测试,为照明节能提供基础数据。
光环境对人的生理、心理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首先,光是正常的人产生视觉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充足的光线,人就不能发挥视觉功效,无法识别环境,以致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行为。这说明光环境条件差,会导致视觉失误,影响正常学习或操作。因此光环境与人们的生存和人身安全有着直接关系。在光环境中,光刺激对于人体血压、脉搏、呼吸、筋肉紧张等也有很大影响,能够引起自律神经系统和大脑皮质的活动。
其次,在光刺激对人体生理活动造成影响的基础上,光色还通过与人的视觉体验及生活经验相结合,影响人的生理感受。比如,柔和偏暖色的灯光使人觉得心情平静,而冷色偏蓝的灯光使人思想集中、思维活跃。
在公共宿舍中,学习与入睡两种重要作息活动对灯光的不同要求,使得不同个体间因灯光控制的问题而产生矛盾。
夜间,当入睡用户准备休息时,经常会进行一些过渡性的活动,如工作计划安排、睡前阅读,当前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会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看一些让人放松的内容。入睡前的这个阶段,用低色温低亮度的灯具或设备背光,都能对身体放松直至犯困、入睡有帮助。但对于学习用户来说,要保证学习效率,需要较高亮度和高色温的光照。
这种矛盾,虽然可以通过开台灯等小灯、佩戴眼罩等方法得以缓解。但对于大灯,如各向对称发光的吸顶灯,如果其只能通过简单的开关切换来进行控制,就可能将不同个人间的矛盾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871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环境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用于运输介质的装置和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