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催化解酒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2775.3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1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江仁望;刘康佳;黄伟;刘梦瑶;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44 | 分类号: | A61K38/44;A61K9/12;A61K9/72;A61P39/02;A61P1/16;A61P13/12;A23L33/00;A61K31/095;A61K31/4164;A61K31/385;A61K31/185;A61K31/198;A61K31/19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莹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醇脱氢酶 乙醛脱氢酶 激动剂 酶催化 解酒 制备 应用 产品生物 给药方式 使用场景 质量稳定 解酒剂 呼吸道 缓解 辅基 护肝 雾化 吸入 生产工艺 改进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酶催化解酒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组合物包括1~10份乙醇脱氢酶、1~10份乙醛脱氢酶、1~10份乙醇脱氢酶激动剂、1~10份乙醛脱氢酶激动剂、0~10份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共同辅基,组方全面,可显著提升酶的活性,并提升解酒效果,所述的激动剂同时还具有护肝作用。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应用于酶催化解酒剂的制备,可有效、迅速缓解醉酒。同时,本发明还对所述组合物的剂型和给药方式进行了有益改进,例如,通过雾化吸入使药物能够通过呼吸道作用于患者,达到迅速缓解醉酒的效果,使用场景更广、更方便。本发明的产品生物利用度高、质量稳定、生产工艺简单,并且适用面广、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剂研发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酶催化解酒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桌文化也异常丰富,酒市场巨大,我国是8千亿级市场世界饮酒大国。来自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经赶超英美,成为全球酒类消费最大国家。饮酒市场有多大,醒酒市场就有多大。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转化为乙酸。
人体中这两种酶的多少和活力,决定了酒量的大小。如果这两种酶量不够,或者活力不强,这类人喝酒后会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伤害是最直接,它能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和坏死,引起转氨酶急剧升高;如果长期饮酒,还容易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酒精性肝硬化。
因此,长期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过量饮酒会影响肝肾功能。然而,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饮酒是人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在享受酒精带来的快感的同时,防止酒精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我国现阶段对解酒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药或植物制剂。但这些制剂通常只具有保肝功能,难以分解酒精。另外,有些药物甚至声称能减少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但是还缺少相关证据。目前,真正具有直接分解酒精作用的制剂则未见报道。
此外,在饮酒的同时,人们常常饮茶,而茶叶中富含茶多酚,例如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发明人团队在本发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些成分会抑制人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是抑制剂。因此,寻找激动剂,增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对于解酒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针对我国解酒药市场的痛点,提供一种具有解酒作用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酒精代谢过程中的两种酶,并且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激动剂,功能全面;两种酶直接分解酒精,极大地减少酒精的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含有的激动剂可显著提升解酒活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具有解酒作用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酶制剂。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具有解酒作用的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解酒作用的组合物,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
所述的乙醇脱氢酶激动剂优选为二硫苏糖醇、巯基乙醇、咪唑、2-巯基咪唑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
所述的乙醛脱氢酶激动剂优选为硫辛酸、牛磺酸、蛋氨酸或γ-氨基丁酸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
所述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共同辅基优选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所述的乙醇脱氢酶优选为乙醇脱氢酶ADH1B2;所述的乙醛脱氢酶优选为乙醛脱氢酶ALD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27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