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PU及插槽的防护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2861.4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4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嘉;李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嘉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8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宋会英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pu 插槽 防护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CPU及插槽的防护工艺,尤其是一种对PGA封装(Pin Grid Array,插针网格阵列)台式电脑CPU及插槽进行防潮防护的工艺方法。一种CPU及插槽的防护工艺,所述防护工艺覆盖区域包括CPU盖壳、CPU本体、CPU插槽及主板,包括以下步骤:(1)CPU预涂敷;(2)CPU加热;(3)CPU封胶结构封口;(4)插槽预涂敷;(5)整体加热;(6)插槽封胶结构封口。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将台式电脑CPU及其插槽的电子电路部分与外界完全气密隔绝,同时不影响CPU散热器的安装和正常工作。2、经测试,经本防护工艺处理后的CPU可在相对湿度达到100%且空气中有液态结露的水蒸气过饱和环境下正常工作。3、防护材料可被移除,移除防护过程和实施防护过程皆不损坏被防护元器件,不影响产品返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PU及插槽的防护工艺,尤其是一种对PGA封装(Pin Grid Array,插针网格阵列)台式电脑CPU及插槽进行防潮防护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PGA封装(Pin Grid Array,插针网格阵列)台式电脑CPU和插槽触点排布密集,插槽内的空间在潮湿环境中容易积存水汽,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水汽凝结,易在触点间形成短路,严重时可能导致CPU及主板上的其他器件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影响CPU及主板正常工作的CPU及插槽的防护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PU及插槽的防护工艺,所述防护工艺覆盖区域包括CPU盖壳、CPU本体、CPU插槽及主板,包括以下步骤:
(1)CPU预涂敷:使用灌封胶涂敷CPU盖壳与CPU本体之间的狭缝,形成CPU封胶结构,且CPU封胶结构留有缺口;
(2)CPU加热:将CPU加热,且加热温度高于CPU工作温度上限,使CPU盖壳下方的气体膨胀,多余气体从CPU封胶结构的缺口处散出;
(3)CPU封胶结构封口:在保持CPU加热条件下使用相同灌封胶封堵CPU封胶结构缺口,继续保温至胶体完全固化后缓慢降温;
(4)插槽预涂敷:将处理好的CPU装入CPU插槽,同时对CPU本体、CPU插槽及主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封胶,形成插槽封胶结构,且插槽封胶结构留有缺口;
(5)整体加热:将主板连同CPU及插槽整体加热至一定温度,保持温度至灌封胶固化;
(6)插槽封胶结构封口:在保持加热条件下使用相同灌封胶封堵插槽封胶结构缺口,继续保温至胶体完全固化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优选的,在步骤(1)中,CPU封胶结构的材料是双组分有机硅树脂灌封胶,且导热系数不低于1.5W/mK。
优选的,在步骤(1)中,CPU封胶结构低于CPU盖壳上表面,且不超出CPU本体范围。
优选的,在步骤(2)中,CPU的加热温度为90-110℃。
优选的,在步骤(2)中,CPU的加热温度为95℃。
优选的,在步骤(4)中,封胶材料为厚度0.2-0.5mm的绝缘防水无痕导热耐热有机硅胶带。
优选的,在步骤(5)中,主板连同CPU及插槽整体加热至的温度为50-55℃。
进一步的,在主板BIOS中设置有CPU过热自动关机,温度限制设置为80-85℃。
实施本防护工艺后,电脑CPU可在水蒸气过饱和的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防护工艺的实施区域低于CPU上表面,且不改变CPU上表面散热结构,不影响CPU散热器的正常安装和使用。同时本工艺所用防护材料亦可手工移除,实施防护或移除防护过程皆不破坏产品自身结构,因而不影响产品返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嘉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嘉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28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