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坐物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5890.6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5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大沼弘治;阿部龙平;御园生大嗣;水越敏充;岛津将树;中岛启;福田优树;长友广光;罗布·科利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加拿大礼恩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日本埼玉县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坐 座椅 | ||
1.一种具备支撑乘客背部的座椅靠背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内具备在承受来自乘客背部的荷重的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的受压部件;
该受压部件具有在前面承受来自乘客背部的荷重的承重部;
该承重部具备:
以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在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更短的方式形成的承重片;
从该承重片沿着所述承重部的厚度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部;
在所述承重片设置有通过向后方凹陷形成的槽状凹部;
在所述承重片的后面中设置有所述槽状凹部的部分之中,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最向后方隆起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为设置于所述承重片的后面的后侧加强肋。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上下方向中的所述承重片的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承重片设置有交叉加强部,该交叉加强部配置于与所述加强部不同的位置,并且与所述加强部相交叉;
该交叉加强部向所述承重部的厚度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所述上下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的突出量比所述交叉加强部的突出量更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座椅靠背框架;
所述受压部件具有用于将所述承重部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安装部;
该安装部具备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的下部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具备座椅靠背框架;
所述受压部件具有用于将所述承重部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安装部;
该安装部具备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上部的上部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的突出量比所述槽状凹部的深度更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重片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设置多个;
多个所述承重片具有第一承重片以及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一承重片更短的第二承重片;
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加强部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二承重片更靠外侧。
10.一种具备支撑乘客背部的座椅靠背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靠背内具备在承受来自乘客背部的荷重的状态下能够向后方移动的受压部件;
该受压部件具有承受来自乘客背部的重量的承重部;
该承重部具备:
以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在所述乘坐物用座椅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更短的方式形成的承重片;
从该承重片沿着所述承重部的厚度方向突出,并且沿着所述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强部;
所述承重片设置有通过向后方凹陷形成的槽状凹部;
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槽状凹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为沿着所述宽度方向以并列的方式配置多个的前侧加强肋。
12.根据权利要求10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承重片中的所述槽状凹部的开口周边的面与所述加强部的突出方向上的该加强部的端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加拿大礼恩派有限公司,未经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加拿大礼恩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58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