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携载抗肿瘤药物的血小板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0430.8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1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8;A61K45/00;A61P35/00;C12N5/0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肿瘤药物 血小板 载药体系 混合物 制备 靶向材料 肿瘤细胞 载药 免疫排斥反应 药物选择性 血小板膜 正常细胞 靶向性 共挤出 相容性 载体相 包覆 包载 修饰 水位 释放 伤害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携载抗肿瘤药物的血小板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血小板与抗肿瘤药物的混合物:得到血小板与抗肿瘤药物的混合物;(2)将外壳载体血小板膜通过共挤出的方法包载所述混合物,得到仿生载药粒;(3)将靶向材料修饰在所述仿生载药粒表面,得到携载抗肿瘤药物的血小板载药体系;本发明采用的靶向性材料与载体相结合有良好的水位相容性,避免作为外来药物后引来的免疫排斥反应;由于采用了靶向材料包覆在外表面,实现将药物选择性的释放于特定的部位,提高药物对肿瘤细胞治疗的准确性,在那个价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疗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携载抗肿瘤药物的血小板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大疾病,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但对于一些晚期病人通常不能行手术治疗,另外对于一些患有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往往会辅以化学治疗,因而化疗在当今肿瘤的治疗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化疗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消化道反应等,所以研究和开发能将抗肿瘤药物传递到肿瘤细胞内部或周围以期较少副反应的药物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而言,药物载体主要包括磁性纳米药物载体、脂质体载体、微粒载体等,但它们均存在诸多缺点,如载药率不高,稳定性较差,毒性作用较强等,因而生物药物载体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缓控释药等特点在众多载药体系中脱引而出。
以生物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已进行了很多年,研究较为深入的包括白蛋白载药和红细胞载药等。临床上应用成功的典型范例是以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的紫杉醇产品,研究显示其可在肿瘤细胞和组织中蓄积,可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等。另外的研究显示,经红细胞包载后释放的甲氨蝶呤和长春新碱等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效果较裸药更为显著。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碎片,直径约2um,在成人血液中数量约为(1-3)×1011个/L,其寿命约7-14天,平均9天,衰老的血小板大多被肝脏中的Kupfer细胞清除,因而血小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及较长的血循环时间。血小板在止血、愈合伤口、血栓形成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具有密切的关系。肿瘤细胞经过一系列反应活化血小板,活化的血小板通过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CIPA)作用聚集在肿瘤细胞周围,形成血小板-肿瘤细胞复合物,正是这种作用促进了血小板与肿瘤细胞的粘附,并且活化后的血小板将摄取的药物释放,而血小板摄取药物及小颗粒的作用与巨噬系统的吞噬作用不同,即不会将内吞的物质杀死和清除,从而保证了药物原有的结构和活性,保留了药效。另外研究显示,血小板的载药率远高于纳米颗粒的载药率,且血小板与细胞毒药物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加其杀伤作用。因此以血小板作为药物载体,具有含量丰富、生物相容性高、载药率高、增加细胞毒药物作用的优势。
目前的技术由于靶向性的问题,限制了相关的研究。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载抗肿瘤药物的血小板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携载抗肿瘤药物的血小板载药体系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血小板与抗肿瘤药物的混合物:将血小板与抗肿瘤药物在37℃的避光环境中震荡反应1-2小时,得到血小板与抗肿瘤药物的混合物;
(2)将外壳载体血小板膜通过共挤出的方法包载所述混合物,得到仿生载药粒;
(3)将靶向材料修饰在所述仿生载药粒表面,得到携载抗肿瘤药物的血小板载药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04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