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外人工大规模栽培地木耳的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7722.4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3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兰英;王国强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M1/36;C12M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6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外 人工 大规模 栽培 木耳 培养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外人工大规模栽培地木耳的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该培养方法提供了从地木耳原种采集、原种制备、原种栽种、栽种管理和收获管理的全部方法,该培养方法采用了地木耳生长的营养来源方式只通过吸收雾化培养液一个方式,培养装置里的培养床采用了特殊的结构和材料,使得培养床本身不具有持水能力,解决了地木耳生长过程需要水但滞水又会腐烂的难题。本发明具有培养装置简单造价低、栽培技术难度低易学习、培养过程的无土化、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室内外人工大面积栽培地木耳的一种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室内外人工大规模栽培地木耳的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地木耳俗称地耳、地皮菜、地软、地踏菇等,属于原核生物界蓝藻门,蓝藻纲,念珠藻目,念珠藻科,念珠藻属中的普通念珠藻。地木耳原植体是由无数藻丝相互缠绕在胶鞘上形成的。地木耳新鲜状态下,呈橄榄绿、墨绿色,片状,富有弹性;干燥失水状态下,呈灰黑色,结皮状,类似黑木耳。地木耳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地木耳丝状体上产生厚壁孢子,厚壁孢子分裂长成新的藻丝体;二是地木耳藻丝极易在异形胞处断裂隔离,形成若干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再通过细胞分裂生长成新的藻丝体。
地木耳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人们桌上的珍馐。同时地木耳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我国传统中医、农学著作中都有记载,地木耳味甘无毒,可以明目益气,养胃清热。地木耳的食药两用性,使它成为人们餐桌上最常见的野菜之一。
地木耳的生长需要特定的水土条件和营养条件。自然环境下,地木耳多生于具有一定坡度不滞水的荒草丛或者碎石块上。因此,野生地木耳的采集难度大、产量低,采集过来的地木耳又伴有泥土、砂石和碎草等杂质,不易清洗。地木耳只有在吸水膨胀的新鲜状态下,藻丝体才能生长,所以受制于自然降水条件的影响,野生地木耳的生长时间有限,生物增长量有限。随着人类的现代工业化进程加快,一方面人类活动破坏了地木耳生长环境,造成地木耳生长范围的急剧缩小;另一方面,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加大了对野生地木耳资源的开发力度,造成了地木耳野生资源量的锐减。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室内外人工大规模栽培地木耳的方法,来解决对野生地木耳资源的保护难题,同时满足人们对地木耳的市场需求。
中国发明专利CN 1197953C公开了一种地木耳的营养液液体培养方法,野生地木耳用乙醇溶液浸泡,经过灭菌培养液洗涤后,研磨成浆状物,制成地木耳原种,原种在培养液中培养,其培养温度控制在10度~40度,光照强度控制在10~1800uEμE/㎡·s,以10~20天的频率更换培养液,直到地木耳长到符合要求的大小。这种培养方法设备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成品地木耳外形与野生地木耳存在较大差异,市场推广价值低。中国发明专利CN101606468B公开了一种利用烧杯和塑料桶培养地木耳原种,水泥池大面积种植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原种制备技术要求高,大面积水泥池培养,培养成本大,市场推广价值小。中国发明专利CN 105660181B专利公布了一种在水泥斜坡铺上苔藓和土壤,有规律喷洒营养液雾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只是模仿地木耳野生生存环境,创造了地木耳生长所需要的干湿交替节律。但培养地木耳的栽培基质收集不易,培养基易损坏不稳定,不适宜室内栽培。目前地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是营养液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基培养,都无法满足低成本化、易操作性、大面积规模化的室内外种植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培养装置,通过营养液雾化培养的方式,控制培养环境的光照强度,来规模化栽培地木耳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具有培养装置简单、培养过程的无土化、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本发明关于室内外人工大规模栽培地木耳的技术方案如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兰英;王国强,未经张兰英;王国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77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