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人体可溶性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8241.5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5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静;尹健;施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人体 可溶性 唾液酸 糖蛋白 受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人体可溶性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方法,属于免疫学检测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快速、准确、实用性高用于检测人体sASGPR的ELISA法。该方法基于ASGPR的特异性配体与ASGPR之间的特异性识别,选取半乳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GSA)作为ASGPR的特异性配体,GSA由人血清白蛋白制备得来,具有价格便宜、容易制备、易于保存等优点,且该方法的检测限度适用于人血清样品中sASGPR的检测,不需要使用特殊、大型仪器设备,在普通实验室即可开展,具有特异性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势,为临床肝功能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人体可溶性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方法,属于免疫学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数十年来肝脏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一项重要且发病率高的疾病,肝硬化、肝炎、脂肪肝等肝损伤都是肝癌的必经之路,肝脏损伤严重威胁着我国乃至全球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目前,肝脏损伤的主要检测手段有组织病理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及影像学诊断。其中血清学诊断的主要临床血清标志物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胆红素(BIL)等,但这些指标存在着特异性不高的缺点,除了肝损伤会对这些指标存在影响,其他一些疾病也会引起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因此需要发掘一种新的肝损伤血清标志物,从而可以特异性的指示肝功能的异常。
可溶性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sASGPR)是肝脏特异性表达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血液中因机体正常组织代谢、损伤、饮食、疾病等因素会出现可溶性的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糖配体来竞争性的结合细胞组织间的凝集素,血液中的sASGPR主要参与这些有害的糖配体的清除,从而维持体内半乳糖水平的稳定。有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的sASGPR的含量在健康人群中保持一定的恒定水平,并且当肝损伤发生时,会引起sASGPR含量的变化。因此,sASGPR作为一个新型的潜在的肝功能标志物正在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果能建立sASGPR与肝损伤之间的联系,将为肝功能临床检测提供极大的帮助。
目前,可以买到的检测人体sASGPR的试剂盒产品很少,且已有的检测人体ASGPR的ELISA试剂盒均为双抗夹心法试剂盒。双抗夹心法试剂盒需要用到两种针对ASGPR不同位点的不同抗体,抗体制备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制备成本也相对较高,从而导致试剂盒价格比较昂贵,使用者检测成本增高;另外,现有的一些ELISA试剂盒的检测限度也不适用于对人体血清中sASGPR的检测,使得对血清样本的检测操作不便,同时结果不够准确。为了更好的检测人体血清中的sASGPR,为肝功能检测提供新的可能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人体sASGPR的ELISA方法,本方法利用配体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检测,大大降低了检测方法的成本和制备难度,并且本方法的检测限度可以很好的适用于血清样品的检测,是一种经济、快速、准确、实用性高的ELISA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济、快速、准确、实用性高用于检测人体sASGPR的ELISA法。该ELISA方法是基于ASGPR的特异性配体与ASGPR之间的特异性识别所建立的间接ELISA法。相对于常见的双抗夹心ELISA法而言,本方法选取半乳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GSA)作为ASGPR的特异性配体,GSA由人血清白蛋白制备得来,具有价格便宜、容易制备、易于保存等优点,且该方法的检测限度适用于人血清样品中sASGPR的检测,实用性较高。该方法不需要使用特殊、大型仪器设备,在普通实验室即可开展。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人体可溶性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的方法,所述方法以半乳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GSA)作为ASGPR的特异性配体,应用ELISA法进行检测。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半乳糖基化人血清白蛋白(GSA)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2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