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加固用桥面裂缝修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3672.0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0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渊;占炜;吴鹏来;余拥华;金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升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42 | 代理人: | 余罡 |
地址: | 230012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加固 桥面 裂缝 修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加固用桥面裂缝修补装置,涉及桥梁加固技术领域。该桥梁加固用桥面裂缝修补装置,包括板体、握把、移动轮、钢板、混凝土搅拌器、水泥泵和填缝机构,所述握把底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板体顶部后侧的左右两侧,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移动轮均通过销轴与板体顶部四侧的凸起部活动连接,板体底部的水平高度高于移动轮底部的水平高度。该桥梁加固用桥面裂缝修补装置,在复位弹簧作用力下两个出料机构分别贴近裂缝内壁的两侧,并经由混凝土搅拌器与水泥泵工作将混凝土从出料机构内排出,使得混凝土在经由出料机构排入裂缝内时贴近裂缝的内壁,避免了填缝混凝土内出现大量气孔的情况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加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桥梁加固用桥面裂缝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桥梁中的桥面部分作为行车的重要路径,在长期使用后,由于现代桥梁工艺尚未到达较高水平,因此在桥梁完成建造并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桥面裂缝等损坏情况,当裂缝发生于桥梁表面时,通常采用混凝土填补的方式对裂缝进行修补。当前常用的修补方式基本通过施工队到达桥面出现裂缝的位置,现场拌和水泥并对裂缝进行填补,在填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大量空气伴随水泥填入裂缝中,影响到了裂缝处用以填补的混凝土质量,其存在强度较低易导致短时间内再次开裂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加固用桥面裂缝修补装置,该桥梁加固用桥面裂缝修补装置能够避免裂缝填补后短时间内出现再次开裂的情况。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桥梁加固用桥面裂缝修补装置,包括板体、握把、移动轮、钢板、混凝土搅拌器和水泥泵,所述握把固定在板体的一侧,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移动轮均通过销轴与板体顶部四侧的凸起部活动连接,板体底部的水平高度高于移动轮底部的水平高度,钢板放置在板体的顶部,混凝土搅拌器固定安装在板体顶部前侧的中部,水泥泵固定安装在板体顶部前侧的中部,且水泥泵的入口与混凝土搅拌器的出口连接并连通,板体上固定安装有填缝机构,填缝机构嵌装在板体顶部的前侧并贯穿板体底部的前侧。
所述填缝机构包括壳体、球轴、螺纹杆、转钮、升降板、第一滑槽、导滑杆、出料机构、波纹管、第二滑槽、第三滑槽、固定片、复位弹簧和框板,壳体嵌装在板体顶部的前侧并贯穿板体底部的前侧,球轴嵌装在壳体顶部的中部并贯穿壳体内顶部的中部,螺纹杆纵向穿插在球轴内,且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壳体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钮的底部,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升降板,第一滑槽分别开设在升降板内壁的前后两侧,导滑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导滑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内顶部中部的后侧,出料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出料机构分别活动安装在升降板内腔的左右两侧,波纹管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波纹管的相背一端分别插接在两个出料机构的顶部内,两个波纹管的相对一端均贯穿壳体背面的顶部和板体的顶部并与水泥泵的出口连接并连通,第二滑槽开设在升降板的顶部并与升降板的内腔连通,两个波纹管的相背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腔的左右两侧,第三滑槽开设在壳体的顶部并与壳体的内腔连通,固定片的背面固定连接在升降板的内腔中部,复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复位弹簧的相对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片的左右两侧,两个复位弹簧的相背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出料机构的相对一侧,且两个复位弹簧的弹力分别大于两个出料机构的重量,框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后壁的底部,且框板的底部贯穿壳体的底部并延伸至壳体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填料棒、伸缩杆、出料槽、导滑块、放置块、容纳槽、接触球、梯形气囊和支撑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升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升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3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