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养殖盒及自动投料养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5048.4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4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娟;徐望宝;杨兆宁;崔芯铭;武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85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盒 水平支撑板 垂直支撑板 养殖设备 隔板 自动投料 长方体形 顶部敞开 上下平行 通水孔 养殖区 投料 | ||
1.一种组合养殖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支撑板、水平支撑板和养殖盒,垂直支撑板为两个,水平支撑板为若干个,各水平支撑板上下平行的固定于两垂直支撑板之间,各水平支撑板上均固定有一个养殖盒,各水平支撑板上的养殖盒结构相同,养殖盒为顶部敞开的长方体形养殖盒,养殖盒内排列的固定有若干隔板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养殖区,隔板上排列的设有若干通水孔;
最上层的养殖盒中最左端的养殖区的侧壁上设有总进水管,最上层的养殖盒中最右端的养殖区的底壁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穿过最上层的水平支撑板通入第二层的养殖盒中最右端的养殖区的顶部,第二层的养殖盒中最左端的养殖区的底壁上也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穿过第二层的水平支撑板通入第三层的养殖盒中最左端的养殖区的顶部,上述结构由上至下以此类推,最底层的养殖盒一端的养殖区的顶部通有上一层的出水管,最底层的养殖盒另一端的养殖区的侧壁上设有总出水管。
2.一种组合养殖盒,其特征在于,各水平支撑板通过滑轨和滑块固定于两垂直支撑板之间,滑轨上设有限位件,各出水管为软管。
3.一种自动投料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养殖盒,还包括加料仓、行走杆、行走装置和自动投料装置,加料仓固定于任意一垂直支撑板的顶部,加料仓的底部为第一出口,第一出口包括打开和关闭两个状态,行走杆固定于两垂直支撑板的顶部之间,行走装置活动连接于行走杆之上,行走装置可在行走杆上行走,自动投料装置固定于行走装置一侧,行走装置在行走杆上行走至靠近加料仓的一端时自动投料装置位于第一出口的下方,自动投料装置的底部设有第二出口,第二出口连接有一根第一下料软管,第一下料软管出口的数量与养殖盒的数量相等,第一下料软管的各出口通过第二下料软管通入各养殖盒的养殖区,所述养殖区为各养殖盒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同一位置的养殖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投料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固定有加料仓的垂直支撑板上固定有第一控制器和电动缸,第一控制器上设有人机交互界面,第一控制器与电动缸控制连接,电动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用于遮挡第一出口,电动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挡板运动时挡板完成打开和闭合第一出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蟹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行走装置包括行走装置主体、行走结构、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二控制器,行走装置主体为两侧壁设有开口的长方体外壳,两开口高度相同,行走杆通过两开口穿过行走装置主体,行走结构设于投料装置主体的内部,行走结构包括第一主动轴、第一从动轴和第一同步带,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可转动的固定连接于行走装置主体侧壁的内部,第一同步带套设于第一主动轴和第一从动轴外,且第一同步带与行走杆通过齿纹相互连接,第一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行走装置主体侧壁的顶部,第一伺服电机的转轴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第一主动轴连接,第二控制器固定连接于行走装置主体顶壁的外部,第二控制器上设有人机交互界面,第二控制器与第一伺服电机控制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蟹类养殖设备,其特征在于,自动投料装置包括投料装置主体、储料仓、分料结构和第二伺服电机,投料装置主体为长方体外壳,储料仓顶端开口,行走装置在行走杆上行走至靠近加料仓的一端时储料仓位于第一出口下方,储料仓固定连接于投料装置主体之上,且储料仓和投料装置主体之间设有贯通二者的第三出口,第三出口包括打开和闭合两个状态,分料结构设于投料装置主体的内部,分料结构包括第二主动轴、第二从动轴和第三同步带,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可转动的固定连接于投料装置主体侧壁的内部,第二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投料装置主体侧壁的外部,第二控制器与第二伺服电机控制连接,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穿过投料装置主体侧壁与第二主动轴固定连接,第三同步带套设于第二主动轴和第二从动轴外,在第三同步带外沿其运动方向布满均匀排列的若干分料凸块,且分料凸块的方向垂直于同步带运动方向,且分料凸块沿第三同步带运动方向的截面为三角形,第三出口位于分料凸块的上方,且第三出口孔径小于分料凸块垂直于同步带运动方向的宽度,投料装置主体下壁倾斜设置,且投料装置主体下壁靠近同步带向下运动的一端为较高的一端,第二出口设于投料装置主体下壁较低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科技大学,未经辽宁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50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