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荧光检测试纸及其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30343.7 申请日: 2019-04-23
公开(公告)号: CN110018145B 公开(公告)日: 2022-01-25
发明(设计)人: 卢士英;王菡;王洋;李岩松;任洪林;胡盼;柳增善;周玉;曹旗;郑宇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1/64 分类号: G01N21/64
代理公司: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代理人: 俞晓明
地址: 13001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腹泻 性贝毒 大田 海绵 荧光 检测 试纸 及其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食品安全免疫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荧光检测试纸及其检测方法。所述试纸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左到右依次固接有加样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检测带和参照带;所述检测带由大田软海绵酸‑蛋白质偶联复合物喷射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干燥后形成;所述参照带由抗小鼠二抗喷射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干燥后形成。本发明提供的试纸及检测方法能快速、灵敏地检测出海产样品中的大田软海绵酸的含量水平,适用于大量样本毒素的安全筛查,从而为海产品食用安全提供快速检测试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免疫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荧光检测试纸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是海洋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Poisoning,DSP)的主要致病因子,由有毒赤潮鳍藻属和原甲藻属的一些藻类产生,属于一类脂溶性多环醚类有毒生物活性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在贝、螺、蛤等海洋滤食性生物体内富集,使毒性放大,毒素性质非常稳定,一般蒸、煮、炒等加工处理不能将其破坏,由误食有毒海产品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毒素对机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作用。已证实OA是蛋白磷酸酶的强烈抑制剂,可与细胞膜上蛋白磷酸酶(PP2A)结合,具有强烈的促肿瘤和致癌作用。常见的急性中毒症状包括绞痛,寒颤,恶心,呕吐,腹泻,易与细菌性胃肠炎混淆。虽尚未见人类因OA中毒而致死的报道,但在所有海洋毒素中,腹泻性贝毒在全球沿岸海域均有分布,因其分布范围最广,发病率最高,且中毒后无特效药救治,成为世界范围内对人类健康具有最严重威胁的赤潮藻毒素之一。

近年来,中国部分海域的腹泻性贝类毒素调查显示,部分可食用的贝、螺类等已经受到了腹泻性贝毒不同程度的污染,如辽东湾、莱州湾、舟山、大连、岱山、象山、台州、北海、湛江、海口等地的海产品均检出不同污染水平的OA及其它DSP毒素,尤其是在夏秋季节,污染普遍,而且很多种类毒素含量超出国家食用标准。有关腹泻性贝毒中毒事件也时有报道,2011年上半年中国东海宁德发生过食用紫贻贝引起腹泻性贝毒中毒事件,2012年上半年辽宁辽宁省个别地区再次出现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且同年7月,温州发生21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死亡1例。可见腹泻性贝毒引起的食源性污染需引起卫生部门的注意。预防中毒的关键主要是保证食品安全,开展其快速检测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目前,国家质检行业采用的方法主要为小鼠生物法、化学仪器法,小鼠生物法因周期长,个体差异大,不可重复等弊端,且因动物福利的逐步提升而逐渐受到动物保护组织的反对,限制了方法的实际应用;化学仪器方法主要是HPLC,HPLC-MS等,所需仪器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高,不便于基层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荧光检测试纸及其检测方法,能快速、灵敏地检测出海产样品中的大田软海绵酸的含量水平,适用于大量样本毒素的安全筛查,从而为贝类海产品食用安全提供快速检测试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荧光检测试纸,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左到右依次固接有加样垫、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垫,所述加样垫靠近所述硝酸纤维素膜的一端叠加且固接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一端上,所述吸水垫靠近所述硝酸纤维素膜的一端叠加且固接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的另一端上,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从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检测带和参照带;

所述检测带由大田软海绵酸-蛋白质偶联复合物喷射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干燥后形成;所述参照带由抗小鼠二抗喷射在所述硝酸纤维素膜上,干燥后形成;

所述大田软海绵酸-蛋白质偶联复合物是将大田软海绵酸与蛋白质偶联后得到的,所述蛋白质为人免疫球蛋白hIgG或牛血清白蛋白BSA。

优选地,所述的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荧光检测试纸,干燥温度为10-3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0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