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隧道锚杆支护施工的锚杆台车及其操作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0766.9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理;周和勇;高小东;赵永红;高鸿飞;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新筑智能工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2 | 分类号: | E21D20/02;E21B7/02;E21B4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支护 施工 台车 及其 操作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锚杆支护施工的锚杆台车及其操作工法,它包括锚杆臂总成(1)、工作平台臂总成(2)、工程底盘(3)、驾驶室总成(4)、行走系统(5)、动力系统(6)、电控系统(9)、液压系统(10)、水气系统(11)、注浆系统(12)、润滑系统(13)和遥控系统,所述锚杆臂总成(1)与工作平台臂总成(2)分别固定在工程底盘(3)的一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工程底盘(3)设置在驾驶室总成(4)的底座上,所述驾驶室总成(4)的一侧设有注浆系统(12),另一侧并行设置有水气系统(11)和润滑系统(13),底部设置有行走系统(5),所述行走系统(5)与动力系统(6)的一侧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隧道锚杆支护施工的锚杆台车及其操作工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公路隧道、铁路隧道软岩隧道施工的快速修建设备配套技术水平、施工装备及国产化仍处于隧道施工机械化初期,整体技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以钻爆法为基础的机械化快速施工技术体系尚未完成,设备配套关键技术难题尚未取得突破,施工进度差别很大 ,施工过程中事故隐患较多。其作业线上的主要施工设备多从国外引进,自主开发的品种比较少、质量较差、故障率较高,主要技术性能参数与隧道现有施工条件不匹配等。而国产化设备多数采用挖掘机等改造,从而专业程度低,影响作业效率,不容易形成全面的机械化施工作业线。特别在开挖、出作、喷锚、支护、二次混凝土衬砌等工序上。对于软围岩和土质隧道,大多数仍采用人工作业,工序循环时间长,围岩扰动大,安全风险高,支护困难,造成软岩隧道不能快速施工,也不能形成机械化作业。
隧道开挖后,为控制围岩应力适量释放和变形量,增加结构安全度和方便施工,软围岩隧道开挖后立即实施刚度较小并作为永久承载结构一部分的初期支护,根据不同的围岩等级确定不同的初期支护方式。对于Ⅳ级和Ⅳ以上的围岩在支护过程中一般要采用锚杆注浆支撑。锚杆注浆支撑可以采用中空锚杆,砂浆锚杆,自进式锚杆,锁脚导管等支护方式。锚杆注浆支撑可以在隧道开挖初期提供一定的支护刚度。锚杆注浆支撑可以很好的与钢拱架、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相结合,构成联合支护,增强支护效果。锚杆注浆的施工过程是:先将锚杆送入锚杆孔内,在孔内进行注浆,使锚杆与周围岩体连成一体,锚杆前端在与钢拱架焊接,加固了整个隧道断面的稳固性,
国内目前锚杆安装工艺落后,简单依靠人工钻孔,人工推送,人工注浆进行施工,仍以大量人工作业为主,时间长,工序复杂,安全隐患巨大。国外锚杆安装台车设备已进军中国市场,但价格昂贵,现场配套工艺要求严格,据查隧道工地实际应用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锚杆台车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隧道锚杆支护施工的锚杆台车及其操作工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用于隧道锚杆支护施工的锚杆台车,它包括锚杆臂总成、工作平台臂总成、工程底盘、驾驶室总成、行走系统、动力系统、电控系统、液压系统、水气系统、注浆系统、润滑系统和遥控系统,所述锚杆臂总成与工作平台臂总成分别固定在工程底盘的一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工程底盘设置在驾驶室总成的底座上,所述驾驶室总成的一侧设有注浆系统,另一侧并行设置有水气系统和润滑系统,底部设置有行走系统,所述行走系统与动力系统的一侧相连,所述动力系统的另一侧设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与电控系统相连,所述电控系统还连接有锚杆臂总成、工作平台臂总成、水气系统、注浆系统和遥控系统。
所述锚杆臂总成与工作平台臂总成关于工程底座对称安装,均包括多级伸缩臂。
所述工程底盘有两件且分别位于驾驶室总成的两端,通过铰链方式连接。
还包括外接电源卷线总成、配重总成和外接水管卷线总成,所述外接水管卷线总成与外接电源卷线总成分别设置在工程底盘一端的左右两侧,所述配重总成固定在锚杆台车后端的底部。
所述行走系统采用车轮方式行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新筑智能工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新筑智能工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0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杆钻车
- 下一篇:全长预应力树脂锚固剂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