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道路的转向系统总成试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5906.1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韦仲宁;赵永亮;钟明;康雨;谭宇韬;罗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6 | 分类号: | G01M17/06;G01M17/04;G01L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张田勇;张祖萍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系统 固定部件 地板 总成试验 作动器 固定设置 模拟道路 托盘 转向器 横梁 耐久可靠性 转向拉杆力 车轮系统 地面摩擦 缸体齿条 开发周期 轮胎载荷 系统总成 轴荷分配 综合考虑 副车架 试验台 侧推 前悬 测量 疲劳 节约 试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道路的转向系统总成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转向系统总成试验装置包括地板、第一固定部件、设置在地板上方的横梁、第二固定部件、试验台、副车架后端固定部件、转向器固定部件、设置在地板下侧的作动器、托盘,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地板上,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横梁上,所述作动器从地板的下侧推拉托盘。本发明实施例可实现作动器控制左右轮胎载荷值,能够测量转向系统在不同轴荷分配下的转向器缸体齿条力/转向拉杆力,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地面摩擦阻力、前悬系统总成、车轮系统等对转向系统总成的疲劳耐久可靠性试验的影响,为转向系统总成的设计等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对标数据,缩减转向系统总成的开发周期、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道路的转向系统总成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设计制造过程中,需要单件汽车疲劳耐久仿真及迭代模型,以获取汽车前悬的悬架系统、转向系统、车轮系统等系统总成的强度、疲劳耐久等可靠性指标参数。同时,在造车阶段及OTS(Off Tool Sample工装样件)认证阶段,也需要对系统总成进行疲劳耐久可靠性测试。
现有技术中,为获取转向系统的强度、疲劳耐久等可靠性指标数据,通常首先进行单个零部件试验、系统总成试验,无问题后,将转向系统搭载到整车上进行整车高强度结构耐久测试。而在整车装配状态下进行的转向系统疲劳耐久可靠性测试,转向系统可能会在未达到设计循环里程时就出现不同程度开裂、漏油、变形等问题。因此,上述测试方式中,在进行转向系统的零部件试验及系统总成试验时,未量化考虑悬架系统、车轮系统等系统零件对转向系统测试的影响;台架试验中未考虑整车行驶状态下,左右轮胎载荷变化对转向系统转向时的影响;未能够量化转向时,地面摩擦力、车轮系统的胎面磨损等对转向系统测试的影响。此外,对前悬的各个系统单独进行台架试验,费用昂贵。现有技术中就是单独对转向系统进行试验,不包括前悬总成的其他零件,未涉及综合考虑地面摩擦力、悬架系统、轮胎系统等对转向系统的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未能考虑前悬系统总成整体部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拟道路的转向系统总成试验装置及方法。
所述转向系统总成试验装置包括地板、能够与副车架的前端固定的第一固定部件、设置在地板上方的横梁、能够与减震器上端固定的第二固定部件、设置在地板上的试验台、设置在试验台上的副车架后端固定部件、设置在地板上方的转向器固定部件、设置在地板下侧的作动器、设置在地板上方的托盘,其中,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地板上,第二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横梁上,所述作动器从地板的下侧推拉托盘。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为一对第一立柱,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一对第二立柱,在试验台的朝向第一立柱的一侧的侧壁上具有一对副车架后端固定部件,
所述转向器固定部件包括固定在试验台上的转向中间轴固定部件和转向后轴固定部件,所述转向中间轴固定部件的高度大于转向后轴固定部件的高度,
所述转向系统总成试验装置包括与轮胎对应的两个作动器和两个托盘。
进一步,所述第一立柱包括第一立柱本体和副车架前点固定部件,
副车架前点固定部件呈平板状,通过套接固定在第一立柱本体上的第一卡环固定在第一立柱本体上,副车架前点固定部件的板面与第一立柱本体的轴线垂直,
所述第一卡环具有套环和在套环外部沿套环轴向设置的板状卡合件,板状卡合件具有能够与副车架前点固定部件卡合固定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二立柱包括第二立柱本体和减震器固定部件,
减震器固定部件呈平板状,通过套接固定在第二立柱本体上的第二卡环固定在龙门梁的横梁上,减震器固定部件的板面与第二立柱本体的轴线垂直,减震器固定部件的板面上设置有减震器连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59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