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黄梁木嫩芽为外植体的高效组培扩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6519.X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2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昆唏;阙青敏;李布野;黄小玲;陈晓阳;单成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运贞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植体 嫩芽 扩繁 性状 组培 高效再生体系 愈伤组织诱导 不定芽诱导 产业化发展 移栽成活率 优良无性系 继代培养 快速繁殖 离体再生 生根培养 优质种苗 重要意义 植株 规模化 组培苗 炼苗 移栽 消毒 野外 保存 种植 成功 | ||
1.一种以黄梁木嫩芽为外植体的高效组培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消毒进瓶:选取黄梁木嫩芽,清洗,采用消毒剂灭菌处理1~5分钟,清洗,剥除芽鳞后放入MS基本培养基培养1~3天;
(2)愈伤组织诱导:将步骤(1)中培养1~3天后的芽采用消毒剂灭菌1~5分钟,清洗,然后切下芽上的叶片,横向切出1~3个切口,转接入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暗培养1~3天,转移至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温度为25~28℃的条件下每天光照培养10~15小时,每隔一个月更换新培养基,直至形成出现芽点的愈伤组织;
(3)不定芽诱导:将步骤(2)中获得的出现芽点的愈伤组织转接入芽诱导培养基中,在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温度为25~28℃的条件下每天光照培养10~15小时,每隔一个月更换新培养基,直至形成不定芽;
(4)继代培养:将步骤(3)中获得的不定芽从基部切下,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接种后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温度为25~28℃的条件下每天光照培养12~15小时,至形成2~4cm不定芽;
(5)生根培养:将步骤(4)中获得的2~4cm的不定芽切下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25~28℃条件下暗培养3~5天,然后置于光照强度为2000~2500lx、温度为25~28℃的条件下每天培养光照12~15小时,至长出5~8cm的生根试管苗;
步骤(1)中所述的MS基本培养基为:MS+25g/L蔗糖+5.0g/L琼脂,pH为5.5;
步骤(2)中所述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3.0mg/L TDZ+0.1mg/L 2,4-D+0.05mg/LNAA+25g/L蔗糖+5.0g/L琼脂,pH为5.4~5.8;
步骤(3)中所述的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mg/L 6-BA+0.05mg/L NAA+25g/L蔗糖+5.0g/L琼脂,pH为5.4~5.8;
步骤(4)中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mg/L 6-BA+0.05mg/L NAA+25g/L蔗糖+5.0g/L琼脂,pH为5.4~5.8;
步骤(5)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MS+0.05mg/L NAA+25g/L蔗糖+5.0g/L琼脂,pH为5.4~5.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黄梁木嫩芽为外植体的高效组培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黄梁木嫩芽为野外黄梁木嫩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黄梁木嫩芽为外植体的高效组培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的时间为2天;
步骤(2)中所述的暗培养的时间为2天;
步骤(2)和(3)中所述的光照培养的时间为12小时;
步骤(4)中所述的光照强度为2500lx;
步骤(5)中所述的光照强度为2500lx。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黄梁木嫩芽为外植体的高效组培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灭菌处理的时间为3分钟;
步骤(1)和(2)中所述的消毒剂为氯化汞+吐温-20;
步骤(1)和(2)中所述的清洗的次数为3次,每次2分钟;
步骤(1)和(2)中所述的灭菌和清洗的过程中将容器震荡摇匀;
步骤(2)中所述的清洗采用无菌水;
步骤(2)中所述的灭菌处理的时间为2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黄梁木嫩芽为外植体的高效组培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6)炼苗移栽:将步骤(5)中获得的5~8cm的生根试管苗在光照下炼苗3~5天,洗净根部培养基,栽入泥炭土基质中并定植于盆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65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粒型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树莓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