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塔式反应器及处理废气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7261.5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5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郑齐星;刘国选;韦敏光;郑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珪环科(杭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60;B01D5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杜正国;陆华 |
地址: | 3100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塔式反应器 双氧水 二次污染 管理方便 聚合物 催化型 循环液 喷淋 去除 | ||
1.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釜液槽(4)、第一配置槽(6)、第二配置槽(8)、静态混合器(10)、废水泵(3)和引风机(15);
所述壳体(1)底部的排液口与废水泵(3)连接,壳体(1)顶部的出气口与外部引风机(15)连接,所述壳体(1)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部喷淋层、中部喷淋层和下部喷淋层,所述上部喷淋层、中部喷淋层和下部喷淋层的内部分别设有双氧水喷头(13)、催化型聚合物喷头(12)和循环液喷头(11);
所述壳体(1)底部和釜液槽(4)的一端连接,所述釜液槽(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泵体(5)和循环液喷头(11)、静态混合器(10)底部的进液口、第一配置槽(6)的进液口连接;所述静态混合器(10)的出液口和催化型聚合物喷头(12)连接,中部的进液口通过第二泵体(9)和第二配置槽(8)连接;所述第一配置槽(6)的出液口通过第三泵体(7)与双氧水喷头(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塔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喷淋层、中部喷淋层和下部喷淋层的内部均设有多孔侧板塔板(2),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上部喷淋塔的顶部设有除雾装置(14)。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塔式反应器处理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初次运行时,釜液槽(4)加入清水作为循环液,第一配置槽(6)和第二配置槽(8)内分别加入双氧水和催化型聚合物;
S2:通过第一泵体(5)将釜液槽(4)内部的循环液分别输送至下部喷淋层的循环液喷头(11)、第一配置槽(6)和静态混合器(10);
混合液A配置:通过第二泵体(9)将第二配置槽(8)内的催化型聚合物输送至静态混合器(10)中,循环液和催化型聚合物在静态混合器(10)充分混合后形成混合液A,将混合液A输送至中部喷淋层的催化型聚合物喷头(12);
混合液B配置:将双氧水加至第一配置槽(6),双氧水与第一配置槽(6)内的循环液混合后形成混合液B;将混合液B通过第三泵体(7)输送至上部喷淋层的双氧水喷头(13);
S3:当双氧水喷头(13)、催化型聚合物喷头(12)和循环液喷头(11)开始以雾化的形式喷淋后,将废气从壳体(1)底部的进气口连续进塔,废气进塔后先与循环液充分接触;
S4:废气继续向上,与中部喷淋层中雾化的混合液A充分接触,实现有害物质被混合混合液A有效捕捉;
S5:废气继续向上,与上部喷淋层中雾化的混合液B充分接触,所述混合液B被混合液A催化,激发混合液A氧化能力,使得废气中有害物质能快速和高效的去除;
S6:废气继续向上,通过除雾装置(14)除去水雾,处理后达标的气体通过引风机(15)排入大气;
S7:与废气接触反应后落入壳体(1)底部的废液一部分从壳体(1)底部排出并传输至釜液槽(4)作为循环液使用;多余部分废液通过废水泵(3)排出系统;
S8:重复步骤S2、S4、S5、S6和S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型聚合物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2~3%,所述混合物A体积百分比浓度是0.01~0.0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氧水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30%~40%,所述混合物B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1~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液在废液中的占比是70~90%,所述釜液槽(4)输送循环液至下部喷淋层的循环液喷头(11)、第一配置槽(6)和静态混合器(10),输送循环液比例是8:3:1~12: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珪环科(杭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珪环科(杭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26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