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轨漏磁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0670.0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5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潇;朱丹;张琨;张浩;邱绍峰;周明翔;刘辉;彭方进;张俊岭;罗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83 | 分类号: | G01N27/83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磁检测装置 钢轨 车载工作站 小车 检测器 霍尔传感器 检测 磁漏 轴箱 车载工作台 电信号传输 磁铁装置 钢轨检测 钢轨缺陷 轨道车辆 机械设备 驱动机箱 缺陷信号 实时监测 在线处理 支撑架 高铁 螺杆 修理 采集 驾驶 驱动 保证 安全 维护 | ||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修理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钢轨漏磁检测装置及方法。所述包括检测小车和漏磁检测装置,检测小车包括车载工作站和驱动轴箱,漏磁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螺杆、驱动机箱和磁漏检测器,磁漏检测器包括磁铁装置和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用于将磁信号转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车载工作站,通过车载工作站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断出钢轨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检测方法。本发明通过工作人员驾驶钢轨检测小车,控制安装于检测小车两侧的漏磁检测装置对钢轨进行缺陷信号采集,再通过车载工作台对信号进行在线处理,实现钢轨缺陷的实时监测,从而采取维护措施,保证了高铁的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轨道车辆修理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钢轨漏磁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量建设和运营,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铁路运输生产对线路养修作业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利用列车运行间隔时分进行线路检查的作业方式,已现有的天窗作业方式所替代。而作业速度仅为2km/h的手推式探伤仪在3-4h天窗时间内检测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分段同时检测。铁路运输是交通物流和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钢轨是铁路系统的基本构件,起着支撑列车的作用,为保证安全运行,对钢轨的生产制造厂家提出了严格的质量检测要求。
因此近些年从国外大量引进了大型钢轨探伤车,成为了既有铁路钢轨探伤的主角。但高昂的设备费用及配置数量不足是目前工务系统面对的新问题。同时,在现有技术中,钢轨轨头顶面伤损检测现主要依靠人工手持式设备检测或高速视觉检测技术检测。其中人工手持式检测设备检测效率低,满足不了高速发展的现代铁路需求。高速视觉检测技术无法检测钢轨轨头亚表面伤损,且检测精度低。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发一种检测效率高于传统手推式探伤仪、造价又远低于大型钢轨探伤车的自行式漏磁检测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通过工作人员驾驶钢轨检测小车,控制安装于检测小车两侧的漏磁检测装置对钢轨进行缺陷信号采集,再通过车载工作台对信号进行在线处理,实现钢轨缺陷的实时监测,从而采取维护措施,保证了高铁的运行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钢轨漏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小车和漏磁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小车包括车载工作站和驱动轴箱,且所述驱动轴箱内设有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检测小车运动;
所述漏磁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螺杆、驱动机箱和磁漏检测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螺杆,每个所述螺杆穿过所述支撑架,且一端与所述驱动机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磁漏检测器固定连接,进而在设于所述驱动机箱内部的第二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磁漏检测器上下运动;
所述磁漏检测器包括磁铁装置和霍尔传感器,所述磁铁装置一端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用于将磁信号转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给车载工作站,通过车载工作站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判断出钢轨存在的缺陷。
进一步的,所述磁铁装置为凹型,所述霍尔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凹型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磁漏检测器还包括钢刷,所述钢刷对称设置在所述凹型的凸起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与所述支撑架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磁铁装置为电磁铁或者永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小车还包括车灯和防撞护角。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小车还包括车轮,且所述车轮设置为工字型,该工字型恰好能实现与钢轨的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小车还包括车载电源。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应用所述漏磁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0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