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鱼类线粒体12S通用宏条形码扩增引物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1512.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3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江华;张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9;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 代理人: | 陈彬;蒋海军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鱼类 线粒体 12 通用 条形码 扩增 引物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鱼类线粒体12S通用宏条形码扩增引物及其应用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依据常见淡水鱼类线粒体12S基因序列设计了16条宏条形码扩增引物,包括6条上游引物和10条下游引物,该引物对对鱼类群落覆盖度广、扩增效率高,引物组合可以扩增出长度为70bp至350bp的产物,兼容不同高通量测序平台,这种多引物组合的方法可以降低非特异性扩增,提高PCR成功率,可广泛用作特征条码序列进行鱼类物种鉴定、鱼类多样性分析等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淡水鱼类线粒体12S通用宏条形码扩增引物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宏条形码(Metabarcoding)是目前最有力的物种多样性分析技术之一,尤其在濒危、珍稀物种的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通量的提高和测序成本的降低,宏条形码技术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环境、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中。其中,环境源DNA包括水样DNA、沉积物DNA、生物膜DNA;生物源DNA是指有生物组织提取出的DNA,例如皮肤、毛发等。DNA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结构,人们通常把DNA的羟基(-0H)末端称为3'端,而磷酸基团的末端称为V端。DNA聚合酶不能够从头合成DNA,只能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DNA复制需要引物。在PCR反应中,引物是PCR特异性反应的关键,PCR产物的特异性取决于引物与模板DNA互补的程度。但是,对于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引物的思路也不尽相同。
目前用于鉴定动物的DNA条形码主要是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片段,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332088.8,申请公开日为2012年12月19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鸟蛤贝类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引物。该发明利用通用引物扩增得到的66条鸟蛤科mtCOI序列,通过CLUSTALW软件比对分析,在确定的保守区域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emier 5设计5对引物,用216个鸟蛤科个体在10 μL体系下重复进行PCR反应试验,最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筛选出一种鸟蛤科贝类线粒体COI基因序列高效扩增引物,即为NGF5’-ACAAATCATAAAGATATTGG-3’和NGR5’-TTCAGGGTGTCCGAAGAATCA-3’,该发明的鸟蛤科贝类线粒体COI引物可有效地扩增出鸟蛤科贝类不同物种的目的片段,能够满足鸟蛤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需要。
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54709.6,申请公开日为2011年1月12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骨螺科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引物的筛选方法。该发明的步骤为:a、用COI通用扩增引物扩增出部分骨螺科物种的COI序列,b、将所述的COI通用扩增引物序列与已获得的部分骨螺科物种的COI序列进行比对,找出骨螺科线粒体COI序列在COI通用扩增引物序列段的所有突变碱基,重新合成不同的骨螺科COI扩增引物,c、从新合成的不同COI扩增引物中筛选出扩增骨螺科物种效果最好的一对引物,采用该发明的骨螺科线粒体COI基因扩增引物,可以有效的扩增出骨螺科不同物种的COI序列,对于利用COI序列研究骨螺科的物种分类、系统发育、系统地理学和保护骨螺科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COI基因能够很好区别不同的动物,但由于环境样品中游离的鱼类DNA含量极低,通用COI引物对于鱼类扩增能力很差,使得难以通过环境DNA准确检测鱼类多样性,尤其是对稀有鱼类,传统COI引物几乎无法成功从环境DNA中有效扩增。
尽管有报道称18S引物能够进行大多数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分析,但是18S引物的PCR产物长度在500-700 bp,超出了大多数二代测序平台的读长,而难以在高通量测序平台上进行测序,这也限制了其在环境物种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易基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1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鼠种的分子鉴定方法
- 下一篇:黄牛PLAG1基因CNV分子标记的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