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栗与真菌离体共生培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5680.3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7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曹庆芹;秦岭;王溢洋;张昊琳;葛月阳;李虎臣;李光栋;邢宇;张卿;房克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A01G18/1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焕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栗 真菌 共生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菌根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栗与真菌离体共生培养的方法。所述板栗与真菌离体共生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板栗根系与真菌的纯菌丝共培养,共培养时将板栗根系和纯菌丝使用第一半透膜与共培养的培养基隔离,所述第一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为0.5μm‑0.7μm。本发明的板栗根系和硬皮马勃菌离体共生培养的方法,采用特定的半透膜将培养基与共培养体系中的板栗根系和纯菌丝物理分离,但是能够保证培养基能够提供养分给板栗根系和纯菌丝,不影响板栗根系和纯菌丝的正常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根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板栗与真菌离体共生培养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外生菌根,是由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互惠共生关系所形成的共生体,能够形成这样共生关系的真菌称为外生菌根真菌。
外生菌根对宿主营养生长的作用一是扩大宿主的吸收面积及吸收范围。二是提高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研究表明,外生菌根能提高宿主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尤其是促进P和N的吸收利用。三是外生菌根菌分泌植物激素的促生长作用,绝大多数外生菌根真菌能合成或分泌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来调节共生关系,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起着多重作用。
板栗能够与特定的外生菌根真菌形成典型的外生菌根结构,大量研究表明,形成外生菌根对板栗是有益的。
当前的板栗根系与真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
(1)周期长,过程复杂:传统的板栗根系与真菌互作研究采用容器法进行土培,需要通过拌土、蘸根等方式接种真菌,这种方法不但需要对培养的土壤进行灭菌,还需要占用大量空间,且试验周期长;
(2)不利于互作过程中的观察:传统土培板栗根系研究无法直观地观察根系分布和菌-根互作过程;组培苗的根系通常深入培养基质中难以直接接触真菌;
(3)不利于互作体系的分离:采用容器法或分室法难以分离根系与培养基质,分离过程会对根系造成损伤;采用传统组培的方法根部携带的培养基质不容易去除,直接影响真菌生长、菌-根间的互作,甚至影响后续实验的准确性;
(4)不利于实验分析:由于传统板栗根系与真菌互作体系并非全部都是无菌环境,无法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外界环境对板栗根系与菌根真菌影响大,使得互作机制研究困难。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栗与真菌离体共生培养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菌根形成效率低、培养步骤繁琐、周期长、损伤根系等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板栗与真菌离体共生培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板栗根系与真菌的纯菌丝共培养,共培养时将板栗根系和纯菌丝使用第一半透膜与共培养的培养基隔离,所述第一半透膜的孔径大小为0.5μm-0.7μm;
所述真菌包括硬皮马勃菌、美味牛肝菌、大红菇、须腹菌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的板栗根系和真菌离体共生培养的方法,采用特定的半透膜将培养基与共培养体系中的板栗根系和纯菌丝物理分离,但是能够保证培养基能够提供养分给板栗根系和纯菌丝,不影响板栗根系和纯菌丝的正常生长。
本发明通过采用半透膜,能够在共培养期间通过半透膜对根系分布、真菌形态以及互作共生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共培养过程中的根系与真菌互作程度等。
半透膜的孔径大小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培养基与半透膜紧密接触,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能够均匀扩散至半透膜的另一侧,与另一侧的板栗根系和纯菌丝接触,为二者共培养提供养分。同时,板栗根系与纯菌丝共培养体系被隔离在半透膜的另一侧。
本发明的板栗与真菌的离体共生培养方法中,真菌优选为硬皮马勃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学院,未经北京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5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