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8997.2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赵玺龙;冯雁康;徐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主体 控制器 自救 训练考核 互动式 时间性 模型技术领域 控制器控制 操作过程 弹性塑胶 反馈信息 人体肌肉 实时监测 外层包裹 肌肉层 皮肤层 智能化 最外层 热塑 评判 | ||
1.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
所述伤情模块包括基础伤情模块和增强伤情模块,所述基础伤情模块包括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和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所述增加伤情模块包括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
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上臂、前臂、大腿和小腿,包括根据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第二肋间,包括开放性腔道、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开放性腔道为模型主体上向内凹陷的腔道,开放性腔道侧壁安装微型鼓风机,底部安装无线报警器,无线报警器上安装弹片式报警开关,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及无线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为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腹部和颅脑部与控制器连接的红外摄像头和报警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触控显示屏、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为伤情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伤情模块还包括交界部位大出血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腋窝、腹股沟,包括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包扎时间由控制器控制,时间为4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上肢和下肢包扎压力由压力传感器监测,上肢包扎压力240-300Kpa,下肢压力550-700Kpa;
包扎时间由控制器控制,上臂3min、前臂4min、大腿2min和小腿3min。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伤情模块还包括上呼吸道梗阻模块,包括模型主体上与气道解剖模型相同的鼻咽通气道、气管和环甲膜,所述鼻咽通气道末端为咽部,咽部及气管内安装微型内窥镜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的开放性腔道安装在模型主体的前胸或后背,封闭开放性腔道后通过微型鼓风机和气体压力传感器监测密封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伤情模块包括输液模块,输液模块包括静脉输液模块和骨髓腔输液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还包括止血包扎带,伤口密封贴、穿刺针和鼻咽通气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语音模块,控制器上安装无线接收增强器。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的考核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的考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定训练考核项目
根据所需要进行的训练考核项目,由控制器对模型主体上的基础伤情模块和增强伤情模块进行设定,设定考核的参数,完成时间,开始训练后由控制器的语音模块进行伤员语音模拟,包括语言、呼吸音等,语音会根据时间、操作是否有效等做出反应
步骤2:训练考核的实时监测
控制器连接伤情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单元,实时监测训练考核过程的完成有效性和操作的时间性;
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和交界部位大出血模块由安装的压力传感器监测;
上呼吸道梗阻在鼻咽通气道末端为咽部及气管内安装微型内窥镜摄像头与控制器连接,在穿刺环甲膜和放置鼻咽通气管时进行监测;
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由红外摄像头实现监测;
步骤3:训练考核的评判
根据设定的考核参数,完成时间,在步骤2的监测数据下对训练考核的有效性、时间性和条理性,即复杂伤情的救治顺序进行评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89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