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8997.2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5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赵玺龙;冯雁康;徐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主体 控制器 自救 训练考核 互动式 时间性 模型技术领域 控制器控制 操作过程 弹性塑胶 反馈信息 人体肌肉 实时监测 外层包裹 肌肉层 皮肤层 智能化 最外层 热塑 评判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涉及战救模型技术领域。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能通过智能化的设定模拟战救伤情,同时在操作过程通过控制器和伤情模块实时监测,有效评判训练的有效性和时间性,真实的模拟战现场的自救和互救,为实际战救提供有效的操作基础和经验,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战救模型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
背景技术
自救互救是战伤分级救治的起点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军对部队官兵广泛开展了自救互救战伤救治六大技术的训练,但训练的方式和以往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主要仍以六大救治技术的指令式单项操作训练为主,救治操作与伤情评估脱节。
伤情模拟对于战现场自救互救训练一直是一个难题,是制约训练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因。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训练方式,提高战现场自救互救训练效果,需要合适的训练模型模拟战救伤情。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伤员救治训练模型,但是,由于战伤各种常见伤情的发生率与平时的现场急救不同,并且救治环境险恶,对救治的时间性、条理性和操作的有效性要求更高。现有的训练模型,智能化程度较低,只能简单模拟伤情,缺乏与受训人员的互动,主要依靠考评人员导调,不能进行智能化设定和救治效果自动评估,战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间性、条理性和操作有效性在模型上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战救人体模型不能有效的模拟伤情,同时不易于评判救援操作者操作的有效性、时间性和救治顺序,不易于模拟训练和实际考核,不适合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智能化的设定模拟战救伤情,并能有效评判训练的有效性和时间性,适合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模拟战现场的互动式时效自救互救训练考核模型,包括模型主体和控制器,模型主体包括等比仿真的中央骨干,中央骨干外层包裹与人体肌肉结构和性能相同或相似的肌肉层,最外层为热塑弹性塑胶的皮肤层,模型主体上安装功能性的伤情模块,伤情模块由控制器控制并反馈信息至控制器;
所述伤情模块包括基础伤情模块和增强伤情模块,所述基础伤情模块包括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和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所述增加伤情模块包括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
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上臂、前臂、大腿和小腿,包括根据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所述胸腔枪伤/穿刺伤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第二肋间,包括开放性腔道、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开放性腔道为模型主体上向内凹陷的腔道,开放性腔道侧壁安装微型鼓风机,底部安装无线报警器,无线报警器上安装弹片式报警开关,微型鼓风机、微型气体压力传感器及无线报警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腹部外伤肠外露模块和脑外伤模块为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腹部和颅脑部与控制器连接的红外摄像头和报警器;
所述控制器包括触控显示屏、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控制模块和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为伤情模块各个传感器的控制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伤情模块还包括交界部位大出血模块,安装在模型主体的腋窝、腹股沟,包括血管解剖走行的动脉和静脉管,动脉和静脉管臂上安装有与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包扎时间由控制器控制,时间为4min。
进一步的,所述四肢动静脉大出血伤情模块上肢和下肢包扎压力由压力传感器监测,上肢包扎压力240-300Kpa,下肢压力550-700K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8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