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TaqMan探针法的A型塞尼卡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58500.5 | 申请日: | 201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改平;郭振华;乔松林;邢广旭;陈鑫鑫;李睿;杨苏珍;赵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郑州市华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2 | 代理人: | 张爱军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定量 引物 探针序列 试剂盒 荧光定量RT-PCR 序列比对分析 病毒 技术支撑 鉴别诊断 快速鉴别 区域设计 保守性 水泡病 毒株 探针 猪群 诊断 感染 检测 分析 成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aqMan探针法的A型塞尼卡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和试剂盒,本发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所用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3和SEQ ID NO.4所示,探针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本发明的引物和探针是根据NCBI GenBank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我国2015年以来流行的41株SVA的VP1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在其保守的区域设计获得,引物和探针序列在所分析的毒株之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本发明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以成功用于临床SVA感染的鉴别诊断,为我国猪群中水泡病的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TaqMan探针法的A型塞尼卡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探针及其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又称为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A,SVA),最初作为人胚肾细胞(PER.C6)培养过程中的污染物,于2002年被首次发现鉴定。现有研究表明,SVA也是引起猪原发性水泡病(porcine idiopathic vesicular disease,PIVD)的重要致病病原之一,并且可导致仔猪较高的死亡率。SVA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病毒粒子无囊膜结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7.3kb,包括两端的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s)和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四个结构蛋白(VP1-VP4)和八个非结构蛋白(Lpro,2A-2C,3A-3D)。
目前,美国、加拿大、巴西、中国、柬埔寨和泰国等多个国家报道了SVA在猪群中的流行。自2015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湖北、河南和黑龙江等多个省份也相继报道了SVA的感染和流行。SVA感染与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和猪水泡病病毒(Swine vesicular diseasevirus,SVDV)感染引起的猪水泡性疾病均表现为口鼻部出现水泡、跛行、发热、厌食和精神沉郁等症状,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分。因此,对SVA引起的水泡性疫病进行快速、准确诊断对于该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和其它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成员一样,SVA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突变率,这为建立基于SVA核酸分子的临床检测诊断带来一定挑战。
SVA虽然早在2002年就被分离鉴定出来,但是一直以来对其致病性的研究却很有限。2014年以前,在NCBI GenBank的数据库中仅有3株SVA的全基因组序列信息,随着2015年以来SVA的感染和流行,SVA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目前实验室SVA病原学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间接免疫荧光、RT-PCR和qRT-PCR等技术。qRT-PCR因其快速、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在疫病的临床诊断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我国现有的qRT-PCR检测方法多是根据美国2002年最早分离株SVV-001的基因组序列建立,且缺少针对临床样品检测的数据支撑,对当前新型流行毒株的检测效果并不确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TaqMan探针法的A型塞尼卡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探针及RT-PCR检测方法和试剂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TaqMan探针法的A型塞尼卡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和探针,引物包括上游引物VP1-qFor和下游引物VP1-qRev,探针为VP1-Probe;各引物和探针的序列如下:
VP1-qFor:5’-CTCTGTCTCWTCCGTGCTTC-3’
VP1-qRev:5’-GTAAATRGTYCCCCAGTCAG-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58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