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规模化快速扩繁山药组培苗的生产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62998.2 申请日: 2019-04-30
公开(公告)号: CN110050699A 公开(公告)日: 2019-07-26
发明(设计)人: 李丽红;陈芝华;华树妹;张杨文;陈仕朋;李清;邓才生;叶榕弟 申请(专利权)人: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代理人: 方传榜;蔡俊旭
地址: 365509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组培苗 山药 规模化 固体培养 继代增殖 液体培养 蔗糖 继代 扩繁 固体培养基配方 液体培养基配方 优化培养基配方 浅层 琼脂 生产 繁育
【说明书】:

一种规模化快速扩繁山药组培苗的生产方法,分别利用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的各自优点,采用前期固体培养和后期浅层液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其中,固体培养基配方为MS+BA 0.5~1.0mg/L + AD 5~10mg/L +IBA 0.3~0.5mg/L + 蔗糖30g/L+琼脂4.5g/L;液体培养基配方为MS+BA 0.5~1.0mg/L + AD 5~10mg/L +IBA 0.3~0.5mg/L + 蔗糖30g/L;并优化培养基配方组成以降低山药组培苗继代增殖过程中的有害物质等措施,显著提高山药组培苗继代增殖系数、缩短继代周期,减少继代次数,降低生产成本且更易实现山药组培苗生产的精简化和规模化水平,是一种加快山药组培苗繁育速度的有效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规模化快速扩繁山药组培苗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山药属薯蓣科薯蓣属具双子叶植物特征的单子叶缠绕蔓性藤本植物,近年来随着山药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以及深加工产品的不断丰富,山药产业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前景良好。

山药种质退化问题是影响山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山药种苗脱毒复壮并进行规模化扩繁应用,是解决目前山药种质退化问题的最有效方法。目前山药组织培养研究报道较多,但大多还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真正规模化应用到生产实际的少有报道。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山药组培繁殖系数较低,未能达到生产上快繁的目的,组培苗生产成本较高,无法在短期内向市场提供大量低成本的优质组培苗(薯)。如何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提高繁殖系数,加快组培苗繁育速度成为制约山药组培苗大规模生产应用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规模化快速扩繁山药组培苗的生产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山药组培繁殖系数较低,未能达到生产上快繁的目的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规模化快速扩繁山药组培苗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母瓶的准备:对山药外植体进行剪切,并取带芽节段8~10株接种于固体培养瓶中培养40~45天,其间进行无菌性检测;所述固体培养瓶中具有pH值为5.8~6.2的固体培养基;所述固体培养基配方:MS+BA 0.5~1.0mg/L + AD 5~10mg/L +IBA 0.3~0.5mg/L + 蔗糖30g/L+琼脂4.5g/L;

2)将步骤1中固体培养瓶内制得的组培苗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复数个小丛块;

3)取复数个液体培养瓶,所述液体培养瓶中具有pH值为5.8~6.2的液体培养基;在每个液体培养瓶中接种10~12个所述小丛块进行浅层液体培养,培养周期为28~32天;所述液体培养基配方:MS+BA 0.5~1.0mg/L + AD 5~10mg/L +IBA 0.3~0.5mg/L + 蔗糖30g/L;

4)将所述液体培养瓶内制得的组培苗再次在无菌条件下切割成复数个小丛块,并再次以每个液体培养瓶接种10~12个小丛块的数量均匀分配到复数个液体培养瓶中进行浅层液体培养,每个液体培养瓶内均具有所述液体培养基,培养周期为28~32天;

5)反复进行步骤4以持续8~10轮的浅层液体培养,并且最后一轮浅层液体培养的培养周期为43~47天。

进一步的,所述MS包括以下成分:硝酸铵1650mg/L、硝酸钾1900mg/L、氯化钙440mg/L、硫酸镁370mgL、磷酸二氢钾170mg/L、硫酸锰22.3mg/L、硫酸锌8.6mg/L、氯化钴0.025mg/L、硫酸铜0.025mg/L、硼酸6.2mg/L、钼酸钠0.25mg/L、碘化钾0.83mg/L、硫酸亚铁27.8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2mg/L、烟酸0.5mg/L、维生素B6 0.5 mg/L、维生素B10.1mg/L、肌醇100mg/L、甘氨酸2m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2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