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6065.0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3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毅敏;徐磊;陆庆华;曹建中;黄滔;陈逯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E04G3/32;E04G5/0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坠 脚手架系统 提升系统 承重架 棘轮 棘爪 脚手架架体 电动葫芦 防坠系统 限位弹簧 限位挡板 支撑系统 屏蔽架 导轮 防倾 爬式 逆时针转动 安装导轨 导轨啮合 防坠装置 结构钢梁 模架体系 钢丝绳 导轨 挂设 绕过 施工 阻挡 | ||
1.一种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手架系统、支撑系统、提升系统以及防倾防坠系统;
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承重架和斜向承重拉杆,所述承重架包括前部架体、中部连接板和后部架体,所述后部架体通过预埋件固定于结构钢梁上,中部连接板竖向设置,所述前部架体和后部架体通过中间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提升系统包括电动葫芦、提升钢丝绳和底部导轮,所述电动葫芦固定于脚手架系统顶部,所述底部导轮固定于脚手架系统底部,所述提升钢丝绳一端固定于所述电动葫芦下部,另一端绕过底部导轮通过挂钩连接于承重架底部;
所述防倾防坠系统主要包括防坠棘轮、防坠棘爪、复位弹簧、限位档板、导轨以及防倾导轮,所述防坠棘轮通过销轴固定于前部架体上,所述防坠棘轮包括旋转盘和齿轮舌头,所述齿轮舌头与所述导轨啮合;所述防坠棘爪的固定端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前部架体上,其转动端连接于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端固定于防坠棘爪上方的前部架体上;所述限位挡板设置于防坠棘爪上方的前部架体上;所述防倾导轮可拆卸式固定于所述前部架体上,且卡合于所述导轨的外侧;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脚手架系统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开口向外设置的双拼槽钢和贯穿槽钢腹板的限位钢棒,所述防坠棘轮与所述限位钢棒契合,当所述导轨随着脚手架系统向上爬升时,防坠棘轮自由转动,当导轨和脚手架系统下降时,防坠棘爪和限位挡板共同阻止防坠棘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棘爪的转动端端头上方为圆弧形,下方为直角形,圆弧形为顺时针方向,所述防坠棘爪的长度和厚度与齿轮舌头保持一致;当防坠棘轮顺时针转动时,所述齿轮舌头端头的直角形侧面接触防坠棘爪转动端端头的圆弧形侧,随着防坠棘轮的继续转动,防坠棘爪和复位弹簧一起转动,当转动一定距离,所述防坠棘爪和齿轮舌头分开,所述防坠棘爪随着复位弹簧恢复到初始位置;当防坠棘轮逆时针转动时,齿轮舌头与防坠棘爪碰撞,当所述防坠棘爪与限位档板接触时,可阻止防坠棘轮的继续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导轮为两个,安装间隔及位置以保证两端的所述提升钢丝绳在提升时均与地面垂直即可,两个底部导轮均在其外沿布置有钢丝绳防脱螺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钢梁,所述底部钢梁设置于脚手架系统的底部,通过腹板开洞将所述底部导轮安装于所述底部钢梁上,所述底部导轮能够在其上自由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系统包括脚手板、侧网以及骨架通过螺栓连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板采用等边角钢和钢板网、花纹钢板制成,所述侧网采用镀锌钢丝网片制成,所述骨架采用槽钢或特制C型钢、角钢和钢管拼装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耳板,所述耳板设置于前部架体的底部,在施工工况下所述斜向承重拉杆通过所述耳板与脚手架系统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由若干导轨节顺次通过法兰盘连接而成,导轨节的长度为6~12m,所述导轨与脚手架系统通过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安装所述轻型自爬式屏蔽架体系,使得脚手架系统的底板位于nF,承重架分别安装于(n+1)F、(n+2)F、(n+3)F,斜向承重拉杆一端拉结在(n+1)F的承重架悬挑梁下部耳板上,一端通过栓扣连接于导轨上,提升钢丝绳的一端挂在(n+2)F的第二道承重架上,另一端挂设于脚手架系统顶部的电动葫芦的下吊钩上;绑扎楼板和巨型柱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养护;
S2: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脚手架系统提升要求后,清理架体、拆除硬拉结、翻转底部翻板使之脱离楼板、拆除斜向承重拉杆,做好提升前的准备;
S3:启动电动葫芦,提升脚手架架体,使脚手架系统的底部到达(n+1)F,顶部到达(n+4)F;
S4:提升完毕后,斜向承重拉杆一端拉结在(n+2)F的承重架悬挑梁下部耳板上,一端通过栓扣连接于导轨上,硬拉结安装到位、底部翻板恢复搁置在楼板上,将(n+1)F承重架翻转至(n+4)F,将提升钢丝绳挂钩一端提升至(n+3)F,做好下一层结构施工准备;
S5:重复S2~S4,直至完成所有楼层脚手架系统的提升,n为自然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606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操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路桥施工的含钇纤维增强材料跳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