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发动机盖支撑杆耐磨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67897.4 | 申请日: | 201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郭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创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7/14 | 分类号: | B05D7/14;B05D5/00;B05D3/10;C23C22/02;C23C26/00;C23F1/14;C23G5/032;C09D163/00;C09D129/04;C09D7/61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徐国法 |
地址: | 233002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杆 纳米二氧化硅 支撑杆表面 发动机盖 耐磨性能 马来酸酐 氧化铜 粒径 附着力 氧化铜表面 表面形成 涂覆处理 吸附活性 细微凹凸 油污去除 改性液 耐磨层 油污 附着 改性 去除 微蚀 制备 粗糙 团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发动机盖支撑杆耐磨性能的方法,制备的发动机盖支撑杆耐磨性能显著,同时其耐磨层附着力较强,品质良好。利用涂覆处理剂对支撑杆进行处理,可以提升支撑杆表面油污去除速度,彻底去除油污,并在其表面形成微蚀点,有利于改性液的附着;接着利用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马来酸酐、氧化铜,对支撑杆进行改性,其中马来酸酐在纳米二氧化硅和氧化铜表面吸附活性基团,防止其团聚,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与氧化铜协同作用,在支撑杆表面形成细微凹凸的表面,增强了支撑杆表面的粗糙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盖支撑杆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提升发动机盖支撑杆耐磨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盖支撑杆是汽车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在发动机盖打开时,需要支撑杆支撑起机盖,按功能可分为手动和半自动式。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支撑杆表面极易发生磨损,大大影响了其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升发动机盖支撑杆耐磨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升发动机盖支撑杆耐磨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将发动机支撑杆涂覆处理剂,涂覆厚度为1-2mm然后将其放入温度为110-115℃的条件下蒸汽处理10-12min,取出,然后在50-55℃下加热浸泡20-23min,期间辅助超声处理,然后取出发动机支撑杆,将其利用清水冲洗2-3次,其中所述处理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甘油磷酸酯2-3份,黄泥4-8份,硝酸钾1-2份,淀粉4-6份,乳化剂op-10 1-2份,氢氧化钠2-3份,具体制备方法为:将黄泥、淀粉在30-40℃下球磨10-20min,然后加入8-15份去离子水、乳化剂,继续球磨20-30min,最后加入甘油磷酸酯、硝酸钾、氢氧化钠,球磨至均匀状;利用涂覆处理剂对支撑杆进行处理,可以提升支撑杆表面油污去除速度,彻底去除油污,并在其表面形成微蚀点,有利于改性液的附着;
(2)改性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发动机支撑杆浸入改性液中,并将其在70-80℃、0.2-0.4MPa下放置20-40min,然后调节温度压力至2-5℃、-0.085~-0.1MPa,放置30-50min,重复此循环2-3次,泄压,取出,将所得发动机支撑杆在40-50℃下烘干;所述改性液制备方法为:将3-6份大粒径纳米二氧化硅、5-10份小粒径纳米二氧化硅、2-4份马来酸酐、1-2份氧化铜、30-50份乙醇,在40-50℃、200-400rpm下搅拌20-30min即得。利用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马来酸酐、氧化铜,对支撑杆进行改性,其中马来酸酐在纳米二氧化硅和氧化铜表面吸附活性基团,防止其团聚,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硅与氧化铜协同作用,在支撑杆表面形成细微凹凸的表面,增强了支撑杆表面的粗糙程度;
(3)涂覆耐磨层:利用静电喷涂方式将耐磨漆喷涂到改性过的发动机支撑杆表面,并在50-60℃下固化即可;所述耐磨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2-甲基吡啶1-2份、聚乙烯醇5-10、丙酮50-100、环氧树脂10-20、固化剂4-6、纳米氮化硼3-6、铜金粉2-4、硅烷偶联剂1-2。最后涂覆耐磨漆,耐磨漆中的聚乙烯醇,在2-甲基吡啶的作用下,与改性涂层中的马来酸酐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紧密交联网络,同时,耐磨层中的氮化硼、铜金粉也在交联反应的作用下镶嵌与支撑杆改性后细微凹凸的表面,与纳米二氧化硅、氧化铜紧密结合,在此双重作用下,支撑杆的耐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性能。
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超声处理条件为40-43Hz。
进一步的,所述大粒径纳米二氧化硅粒径为300-600nm,所述小粒径纳米二氧化硅粒径为50-2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创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创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78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