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水处理生化池污泥收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3591.X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2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来;郭晓勇;冉晓兰;张志豪;陈博祥;李根;史晓敏;张程;胡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28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慧宜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6 | 代理人: | 彭娅 |
地址: | 443002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斗 澄清池 沉淀池污泥 穿孔排泥管 连通 污泥收集 排泥管 污水处理生化池 污泥收集系统 回流污泥 沉淀池 集水槽 排泥池 渣浆泵 孔洞 污泥回流管 施工成本 施工难度 有效解决 运行维护 储泥池 淤泥泵 池体 污泥 | ||
污水处理生化池污泥收集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澄清池,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澄清池底部设有澄清池污泥收集泥斗;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底部设有穿孔排泥管,穿孔排泥管一端与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连通,穿孔排泥管另一端与回流污泥池连通,穿孔排泥管位于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孔洞;澄清池污泥收集泥斗底部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一端与澄清池污泥收集泥斗连通,排泥管另一端与排泥池连通;排泥池内设有渣浆泵,渣浆泵用于将淤泥泵送至储泥池;回流污泥池内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与污泥回流管连通。本系统有效解决了污泥在池体收集不顺畅、污泥收集泥斗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及运行维护麻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污水处理生化池污泥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加速了环境污染的恶化。随着“水十条”提出,各地均加大了水域治理的力度,并采取控源截污等措施,将污水收集、排放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因此我国的水处理行业也在根据大环境的发展需要,加速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以适应日益严峻的环境要求。
污水处理工艺中,澄清、沉淀过程中均会产生污泥,污泥的收集一般采用泥斗,泥斗底部设置排泥管通向污泥池,常规泥斗采用混凝土浇筑成斜面,施工时斜面角度不宜控制,致使污泥不能顺畅滑落至泥斗底部或需采用辅助设置集泥,且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大,而泥斗底部设置排泥管,排泥管将埋入混凝土底板以下,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及工程造价,也不利于后续运行维护。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污水处理生化池污泥收集系统,有效解决了污泥在池体收集不顺畅、污泥收集泥斗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高及运行维护麻烦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污水处理生化池污泥收集系统,包括沉淀池和澄清池,沉淀池底部设有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澄清池底部设有澄清池污泥收集泥斗;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底部设有穿孔排泥管,穿孔排泥管一端与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连通,穿孔排泥管另一端与回流污泥池连通,穿孔排泥管位于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内的部分设有若干孔洞;澄清池污泥收集泥斗底部设有排泥管,排泥管一端与澄清池污泥收集泥斗连通, 排泥管另一端与排泥池连通;排泥池内设有渣浆泵,渣浆泵用于将淤泥泵送至储泥池;回流污泥池内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与污泥回流管连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沉淀池和澄清池之间设有阀门井,穿孔排泥管和排泥管均水平贯穿阀门井设置,穿孔排泥管上设有第一调节阀,排泥管上设有第二调节阀,第一调节阀和第二调节阀均位于阀门井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穿孔排泥管和排泥管均连通有反冲洗管道,反冲洗管道用于与反冲洗系统连通。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反冲洗管道与第一调节阀前后两段穿孔排泥管连通,反冲洗管道与第二调节阀前后两段排泥管连通;反冲洗管道从阀门井顶部引出。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沉淀池污泥收集泥斗和澄清池污泥收集泥斗均由至少三个组合式斜板面围合而成,所述的组合式斜板面包括斜面板、平面板、伸缩臂和活页;斜面板和平面板边缘之间通过活页连接,平面板水平设置,斜面板倾斜设置,平面板上表面与斜面板下表面之间通过伸缩臂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孔洞位于穿孔排泥管下半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孔洞位于穿孔排泥管下半部与垂直中线呈45°夹角的位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泥管伸入澄清池污泥收集泥斗内的管道前端设置有弯管,弯管的管口朝下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集水槽位于回流污泥池边缘设置,集水槽的槽高低于回流污泥池的深度。
本专利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3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