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工件后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74835.6 | 申请日: | 201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9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强 |
主分类号: | B29C64/379 | 分类号: | B29C64/379;B33Y4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打磨 加工层 后处理 涂覆材料 喷漆 工件表面 涂漆表面 涂覆 表面褶皱 材料韧性 平整光滑 美观性 浸没 上色 流体 层间 固化 加热 软质 涂漆 渗入 | ||
为克服现有3D打印工件存在表面褶皱较大,影响喷漆效果以及材料韧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工件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3D打印工件浸没于45℃~100℃的流体中加热,消除3D打印工件的内部应力;对3D打印工件待涂漆的表面进行粗打磨;打磨加工层涂覆:将流质或软质的涂覆材料涂覆于3D打印工件待涂漆表面,涂覆材料部分渗入3D打印工件表面的层间缝隙中,涂覆材料固化得到形成于3D打印工件待涂漆表面的打磨加工层;对打磨加工层进行打磨;在打磨加工层的表面进行喷漆上色。本发明提供的3D打印工件后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3D打印工件的结构强度和韧性,同时使3D打印工件表面平整光滑,提高后续喷漆效果的美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表面加工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工件后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3D打印机大多是基于熔融堆积(FDM)技术,即通过在不同的高度层上沉积3D打印材料(多为ABS、PLA、树脂),待3D打印材料固化后即可进行下一层沉积,由于该打印原理,现有的3D打印机不可避免的会在3D打印工件的外表面形成层叠褶皱,如直接在3D打印工件上喷漆,则由于其表面的褶皱会导致整体喷漆效果较差。
现有的解决方式之一是直接用打磨工具,如砂纸、打磨棒等,在3D打印物件表面进行打磨和抛光,然后再进行喷漆,该方法有较好效果,但是由于热熔堆积技术的3D打印件内部存在应力不均匀物理情况(热胀冷缩不一致导致),后续打磨过程的应力释放易产生裂纹,影响表面的涂层光滑度,使用简单的打磨方法会导致物件变薄,使其更加容易断裂,以及无法填补打印机误差造成的孔洞和缝隙,或是在打磨过程中受到冲击而出现断裂情况,影响表面效果。另外,对于精度比较差的物件来说,层叠纹理会更加深,导致难以打磨均匀,难免还会有余留纹理,无法达到整体均匀光滑。
现有的解决方式之二是使用汽车外壳使用的原子灰化学材料涂抹在3D打印件表面,该材料初始状态是粘稠流动的,之后会与空气反应后硬化,用其可以很好地填补3D打印件的空隙后纹理,待其固化后再进行打磨抛光,不均匀的部位可以重复该操作,直到满意效果为止。但是其缺点非常明显,由于会加厚和加重物件,会使物件损失精度和理想效果,并且其材料虽然坚硬,但是有脆性易开裂的问题,而且化学反应过程有剧毒,费工时又不易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3D打印工件存在表面褶皱较大,影响喷漆效果以及材料韧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工件后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工件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消除应力:将3D打印工件浸没于45℃~100℃的流体中加热,消除3D打印工件的内部应力;
第一次打磨:对3D打印工件待涂漆的表面进行粗打磨;
打磨加工层涂覆:将流质或软质的涂覆材料涂覆于3D打印工件待涂漆表面,涂覆材料部分渗入3D打印工件表面的层间缝隙中,涂覆材料固化得到形成于3D打印工件待涂漆表面的打磨加工层;
对打磨加工层进行打磨,使其形成光滑表面;
在打磨加工层的表面进行喷漆上色。
可选的,所述“消除应力”操作中,流体采用水。
可选的,所述“消除应力”操作中,当所述3D打印工件为ABS材料时,流体的温度为80℃~90℃;当所述3D打印工件为PLA或SLA材料时,流体的温度为45℃~55℃。
可选的,在“消除应力”操作之后“第一次打磨”操作之前,将金属条弯曲成与所述3D打印工件的非涂漆表面相适配的弧度,通过热熔胶将金属条贴合粘附至所述3D打印工件的非涂漆表面上,在3D打印工件的非涂漆表面覆盖至少一层纤维材料,并使所述纤维材料覆盖所述金属条,在所述纤维材料的外表面施加至少一层环氧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强,未经张俊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4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