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量环保型高速列车塞拉门罩板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78309.7 | 申请日: | 201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范乐天;庄理少;沈立伟;王彦卓;夏剑兰;武娟娟;张雷;牛江佩;黄德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延利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9/00 | 分类号: | B61D19/00;B32B9/02;B32B9/04;B32B27/02;B32B27/12;B32B27/32;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江阴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杨晓华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高速 列车 拉门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轻量环保型高速列车塞拉门罩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塞拉门罩板包括左门罩板、右门罩板和跨接在所述左门罩板、右门罩板顶部的顶门罩板;其中,所述左门罩板、右门罩板、顶门罩板分别为模压麻纤维复合板形成的左门罩板、右门罩板、顶门罩板,且在所述左门罩板、右门罩板、顶门罩板的背面分别连接有金属加强筋;所述模压麻纤维复合板包括依次叠合连接的正面层、中间层和背面层,所述中间层为由麻纤维和丙纶纤维的混合纤维制成的麻纤维毡层,所述正面层和背面层均为无纺布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预制麻纤维复合板材;
第二步、预制金属加强筋;
第三步、 使用成型压模,将金属加强筋定位到成型压模中,并与成型压模同时进行预热;其中,所述成型压模包括左门罩板成型压模、右门罩板成型压模、顶门罩板成型压模;其中,在所述成型压模上位于塞拉门罩板背面的成型面上开挖有定位槽,所述金属加强筋通过间隙配合镶嵌在所述的定位槽中;
第四步、将麻纤维复合板材进行加热软化,然后放入相应的成型压模中进行模压,分别形成作为左门罩板、右门罩板、顶门罩板的模压麻纤维复合板;其中,所述麻纤维复合板材的厚度为5mm,所述加热软化的温度为230~250℃、加热软化时间为290~310秒、模压时间为70~80秒;
第五步、使用数控雕刻机,在模压麻纤维复合板上加工出螺钉连接用的沉头螺钉孔;
第六步、组装:将左门罩板、右门罩板、顶门罩板组装成一起,形成塞拉门罩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环保型高速列车塞拉门罩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麻纤维复合板材工序中,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纤维预处理:采用开包机及粗开松机,对丙纶纤维、麻纤维进行松散处理;
步骤2、计量配比:将所述丙纶纤维、麻纤维进行称重,并按照重量比1:1进行配比;
步骤3、混料除杂:将步骤2中的丙纶纤维、麻纤维混合并除杂处理;
步骤4、梳理:采用高速精梳机,将除杂混合后的纤维进行精梳成网处理;
步骤5、铺网:采用铺网机,将精梳后的混合纤维网以交叉叠层铺网方式铺成多层纤网;所述交叉叠层铺网方式为相邻两层的混合纤维网按照所述混合纤维网中的纤维方向相互交叉的方式进行叠层;
步骤6、针剌成毡:采用具有上下对刺功能的针刺机,对多层纤网进行双面高频上下同步针刺,使得多层纤网结合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的麻纤维毡;
步骤7、热压制板成型:在麻纤维毡的两面铺上无纺布,采用压机进行热压、持续保温,然后快速降温冷却至设定温度,制成麻纤维复合板材;其中,所述无纺布采用丙纶无纺布;
步骤8、制品检验:对预制成型的麻纤维复合板材进行检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环保型高速列车塞拉门罩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的针剌成毡工序与步骤7的热压制板成型工序之间还设置有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6A、真空脱异味处理:将针刺成毡后的麻纤维毡输送到真空脱异味机中,除去异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量环保型高速列车塞拉门罩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脱异味机包括用于放置所述麻纤维毡的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上分别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抽真空装置和压缩空气充气口,且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和抽真空装置交替运行以实现麻纤维毡的去异味处理;其中,所述热风循环装置包括加热器和循环风机,且所述加热器和循环风机通过管路串接在所述密闭容器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量环保型高速列车塞拉门罩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铺网工序中,其多层纤网中的每层纤网为15-30g/m2的薄层;所述步骤7的热压制板成型工序中,所采用的热压温度为225~245℃,持续保持热压温度的时间为380~420秒,设定的冷却温度为2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延利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延利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7830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车辆地板结构
- 下一篇:被动式液压挡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