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共振影响的公路桥梁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2632.1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冠凯;张相龙;袁兴;裴培;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共振 影响 公路 桥梁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共振影响的公路桥梁支撑装置,包括桥墩、用于降低桥面震动影响的抗干扰机构、用于桥梁模块安装的缓冲块和单向通行机构;所述抗干扰机构包括异型管、用于推送产生气流的升降密封板、限位环、复位弹簧、悬挂弹簧、用于撞击管壁干扰震动频率的刚性球和用于改变气流方向的弧形导流板;所述单向通行机构包括用于对接桥梁模块端面的缝隙盒、用于控制桥面车辆单向行驶的倾斜板、塑形滚筒、承重轴和不规则撞击盒,该减少共振影响的公路桥梁支撑装置,采用定点针状的接触方式来对桥面行驶车辆产生的微震动信号进行接收以及发生相应的动作,在桥墩内部结构产生不同频率以及不同力度的撞击动作,以此来降低桥面产生共振对桥墩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桥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减少共振影响的公路桥梁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共振现象本质上是能量的正反馈不断的加强,而且又无法进行有效释放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中的热合物体都有其自身的自谐振频率,在受到外力刺激并且外力的激励频率与自谐振频率正好相等,就会产生共振,共振的过程就是一个强烈的正反馈过程,可以是系统在短时间内吸收巨大的能量,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共振原理来进行改变生产和生产方式,但是共振也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问题,其中在建筑以及道路桥梁中显得尤为关键,并切自现实生活中就曾经出现过由于共振而导致桥梁断裂损毁的事例。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防止桥梁共振产生的危害,常常采用各种方式来进行预防,其本质是使外界的激励频率与具有某座桥的固有频率错开,无法形成振幅增大的正反馈过程,这样外力的步调与桥梁振动不一致,那么上一次吸收的能量,在下一次的过程中便会被外力所抵消,桥梁本身的重力势能也会被外力不时地抵消掉,这就使桥梁本身所具有的能量总是保持在一个波动的水平,并且峰值不会太高,能量总是在反复的吸收和释放,因此在桥梁设计的时候现今大多数采用多模块化设计来降低共振对桥梁产生的危害,当然,在道路桥梁领域中,共振现象不仅仅是出现在桥面上的,桥面底部的支撑柱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利安全减少共振桥梁支撑装置”(专利号:CN108643027A),该专利包括固定柱、底座、下部支撑柱、分水块、报警装置、压力传感器、钢珠、中部支撑柱、上部支撑柱、桥面固定装置和高水位预警器,上述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减少水流对桥架的冲击力,增加桥梁的稳定性,但是这类支撑装置在共振方面的处理还是较为薄弱,对于多模块桥梁的作用也仅限于支撑加固,这也是当下桥梁支撑装置的缺陷以及不足。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共振影响的公路桥梁支撑装置,解决了道路桥梁所使用的支撑装置在桥梁共振问题上有着缺陷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减少共振影响的公路桥梁支撑装置,包括桥墩、用于降低桥面震动影响的抗干扰机构、用于桥梁模块安装的缓冲块和单向通行机构,所述抗干扰机构等距离设置在桥墩顶部的两侧,所述缓冲块的底部与桥墩的顶部通过混凝土固定连接,所述单向通行机构设置在两个缓冲块的顶部。
所述抗干扰机构包括异型管、用于推送产生气流的升降密封板、限位环、复位弹簧、悬挂弹簧、用于撞击管壁干扰震动频率的刚性球和用于改变气流方向的弧形导流板,所述异型管埋设在桥墩的内腔,所述升降密封板活动卡接在异型管内腔的顶部,所述限位环的外壁与异型管的内部固定焊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部与限位环的顶部固定焊接,所述悬挂弹簧的顶部与升降密封板底部的中部固定焊接,所述刚性球的顶部与悬挂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导流板的底部与桥墩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密封板顶部的中部固定焊接有点触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26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