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检测裂褶菌液体菌种是否达标的方法及其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83731.1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7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布平;李荣春;李朝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A01G18/40;A01G18/2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李云 |
地址: | 65003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检测 裂褶菌 液体 菌种 是否 达标 方法 及其 验证 | ||
快速检测裂褶菌液体菌种是否达标的方法及其验证方法,先制备液体培养基,然后将裂褶菌液体菌种种子液按罐内培养基质量的2‑4%投放到发酵罐内培养,得到发酵液;先用无菌瓶取罐内液体20‑30ml,摇晃洗瓶,倒掉,再次取50ml备用,使用pH计校准后测量,pH值维持5min不变后读数,当pH值达到5.4±0.1时,裂褶菌液体菌种即达到使用标准。验证方法为先测量菌丝干重,再测量菌丝活力和菌球直径,确定在干重最大、菌丝球活力最旺盛时,发酵液的终点pH值均维持在5.4±0.1之间。本发明通过特定的培养基和严格的液体菌种培养方法,实现了用终点pH值便捷监测液体菌种是否合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液体菌种检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快速检测裂褶菌液体菌种是否达到使用标准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裂褶菌属珍稀食用菌,受到众多人的青睐,尤其在云南一带,更是民间治疗妇科疾病、小儿盗汗等的保健食材。不仅如此,其含有的裂褶菌多糖更是新兴的护肤保健优选成分,也是抗肿瘤药物的材料来源之一。但由于栽培起步晚,栽培技术不成熟,栽培规模小,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裂褶菌工厂化栽培也初有成效,基于此,对于裂褶菌液体菌种的研究迫在眉睫,由于液体菌种存在较大风险,检测质量工作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把控。
现有技术对裂褶菌液体菌种的研究主要是关注多糖的提取,对于裂褶菌液体菌种在栽培上的应用研究较少,而裂褶菌液体菌种的质量(是否达到使用标准)对栽培效果又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食用菌液体菌种检测现仍无标准可参考,基于此,只要保证液体菌种的菌丝量、菌丝活力、菌丝球大小达到生产所需即为合格。但是检测液体菌种的菌丝量、菌丝活力、菌丝球大小的过程工序繁琐,耗时长且麻烦,检测效率低,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裂褶菌液体菌种快速检测方法,以保证裂褶菌工厂化栽培所需液体菌种是有效的、合格的,同时也为非专业人士更好地掌控判断裂褶菌液体种提供简捷易观察的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快速检测裂褶菌液体菌种是否达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液体培养基:培养基包括有如下成分:麸皮2%、葡萄糖1.5%、蛋白胨0.2%、KH2PO4 0.2%、MgSO4 0.15%;
(2)液体菌种扩大培养,将裂褶菌液体菌种种子液投放到盛放了培养基的发酵罐内,投放量为罐内培养基质量的2-4%,罐内压力维持在0.04-0.05Mpa,保持温度24℃,培养2-4d,得到发酵液;
(3)检测发酵液pH值:先用无菌瓶取罐内液体20-30ml,摇晃洗瓶,倒掉,再次取50ml备用,使用pH计校准后测量,pH值维持5min不变后读数,当pH值达到5.4±0.1时,裂褶菌液体菌种即达到使用标准。
验证本发明所述快速检测裂褶菌液体菌种是否达标的方法的方法如下:
(1)测量菌丝干重:将发酵罐中的剩余的发酵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并用清水清洗2-3遍,不滴水后将过滤出的菌丝放入已知重量的培养皿中,90℃烘干至恒重,称重;
(2)测量菌丝活力:无菌条件下用移液枪吸取1ml菌种加入9ml无菌水中,混匀,吸取1ml于平板上,在26℃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计菌落萌发数;
(3)测量菌球直径:用牙签挑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菌球于滤纸上,待吸水完成呈现出菌球形态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并计算菌球平均直径;
(4)确定发酵终点pH值与菌丝干重、菌丝球活力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如下:随着pH值增大,菌丝干重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起始pH值在5.5-6.0之间时,在干重最大、菌丝球活力最旺盛时,发酵液的终点pH值均维持在5.4±0.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3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膜结合复合物的生物体鉴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