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圆筒整流型小口径炮口制退器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84256.X | 申请日: | 2019-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袁军堂;余海伟;汪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A21/36 | 分类号: | F41A21/36;B22F3/105;B33Y10/00;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邹伟红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筒身 内层圆筒 外层套筒 炮口制退器 双层圆筒 前端面 弹孔 制造 双层多孔结构 中心对称结构 火药气体 技术成形 筋板连接 整流作用 冲击波 制退器 侧孔 底端 减缩 炮口 前部 枪械 外周 圆孔 打印 疏导 一体化 | ||
1.一种双层圆筒整流型小口径炮口制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退器为一体化中心对称结构,包括外层套筒(1)和内层圆筒(6);
所述内层圆筒(6)后部为底端(9),前部为筒身,内层圆筒筒身的内径大于底端的内径,内层圆筒筒身上设有多组腰型侧孔(7);
所述外层套筒(1)套设在内层圆筒(6)的外周,外层套筒(1)从后往前依次为筒身、前端面(5)和中央弹孔(4),前端面(5)内径减缩,中央弹孔(4)内径固定且小于外层套筒筒身的内径,外层套筒(1)的筒身上设有多组外层圆孔(2);
所述外层套筒(1)的筒身和内层圆筒(6)的筒身重叠,且外层套筒(1)的筒身内侧和内层圆筒(6)的筒身外侧通过筋板(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9)设有内螺纹,与火炮身管头部外螺纹构成螺纹副连接;所述内层圆筒筒身的内径不小于火炮身管口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腰型侧孔(7)关于制退器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每组腰型侧孔(7)包括沿制退器轴线的一列,每组腰型侧孔(7)沿制退器轴线方向等距分布多个不同后倾角度及面积的腰型侧孔,每组腰型侧孔中靠近炮口端面的腰型侧孔后倾角及面积最小,单个腰型侧孔(7)周向长度不大于火炮身管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型侧孔(7)为3组,相邻的每组腰型侧孔(7)之间的夹角为120°,每组腰型侧孔为3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外层圆孔(2)关于制退器轴线中心对称分布,每组外层圆孔(2)包括沿制退器轴线的多列,每列外层圆孔(2)包括由沿制退器轴线方向等距分布的若干个外层圆孔组成,外层圆孔直径不大于火炮身管口径的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圆孔为3组,每组外层圆孔包括两列,每列外层圆孔包括5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5)设置有多个关于制退器轴线中心对称分布的前端面腰型孔(3),前端面腰型孔(3)周向长度不小于火炮身管口径的2/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弹孔(4)的内径不小于火炮身管口径;内层圆筒(6)上的各组内层腰型侧孔(7)、外层套筒(1)上的各组外层圆孔(2)、前端面腰型孔(3)以及各组筋板(8)沿制退器轴线中心对称分布的角度及组数相同。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圆筒整流型小口径炮口制退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金属粉末3D打印方法制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择基板,在3D打印成形室内,铺上没过基板的待打印金属粉末;
步骤二:根据计算机预先输入的炮口制退器模型数据及扫描策略信息,在氩气或氮气保护下激光束照射和扫描金属粉末,粉末在吸收激光能量之后快速熔化并凝固,形成一层目标成形件的中间层;
步骤三:通过3D打印设备刮板从材料室重新补充一层待打印金属粉末,没过已成形表面,再次用激光束按照模型信息继续扫描、熔化金属粉末层;
步骤四:重复步骤三,最终将目标件逐层打印成形;
步骤五:打印完成后清理回收多余金属粉末并将打印件从基板分离,得到炮口制退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8425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